每天一早打开手机就给几位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发一个清晨的问候,这是自从我有了微信以后雷打不动的第一件大事。
然而,不断有网友多次好心提醒我,不要再发早安图文了。他们的理由有很多,最吓人的是说:“现成的图文里植入了病毒,可能会窃取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早安图文要双向收费”;还有的说是图文会占用很多手机内存。清明将到,又有不少人在网上发文说:“根据民俗传统,清明前后不宜在微信中互相发送早安问候!”有的说限期是清明前后三天、十天,甚至有人说是一个月。
我就奇怪了我们的先人什么时候用过微信啊?!他们又是在什么时候给我们立下了这个规矩?是哪一个民族有这个禁忌呢?
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我们老年人本就行动不便,聚会、碰面的机会少之又少,用微信的方式,每天问个好,报个平安又有什么不好?!当然,也要考虑对方是否高兴接受你的问候,如果有勉强的征兆(三天以上不回),我则会果断地“自动刹车”的。(至于清明前后,如果有此禁忌的网友根据提示我会尊重他们的意见,暂停一段时间。)
但是只是简单的发“早上好”或者“早安”那么几个干巴巴的文字,我又有点不甘心。
于是乎,我想,不能用现成的图文难道就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图文吗?手机上作图,我不会,绘画更不在行,那就用自己平时拍摄的照片吧;至于文,每天动动脑筋好好想想,有何不可。
自己的照片总不会带上病毒吧,剩下来的事情就是配上可心的文字了。
每天都得想一段文字,不想抄袭别人的,但是借鉴总是可以的吧。这些文字可以是自己的心里话,也可以是对某一张照片的描述,还可以借用几句先贤的诗句再加上自己的感想,虽然有点狗尾续貂,但敝帚自珍,倒也觉得有点诗意哦。
就这样我已经坚持了了许多年,随时随地来一次“随手拍”,每天抽一点时间给照片配上一段文字,有问候、有祝福、还有短诗:制成一幅幅图文配,每天清晨发给我远在家乡的亲人、情深义笃的老同学,还有多年前的老同事以及虽然素未谋面但却心有灵犀的网友,当然我同时也收获了他们的问候和祝福。
天天拍,日日写,持之以恒,不但加深了亲友间的情谊,而且自己也感到获益匪浅:打开手机看看自己制作的图文,呈现在眼面前的是满目春光,萦绕在脑海里的是诗词文章,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但让人生充满了希望,而且可以延缓自己的衰老,说句笑话还是对老年痴呆的积极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