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地摊市场》附文一:
景点的小摊(1)
家人外出旅游,我常免不了会提醒一句:无论何处——旅游景点的路边小店小摊上的东西,假如不想买只能看看——最好别去碰它。
为什么呢?因为我有过两次难忘的经历。
先说第一次:那是过去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遭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开始发达起来。。。。。。
同样,原来只向香客们开放的名山寺院也向社会大众敞开了大门。
那时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外出“春游”。而记得我们去得最多的就是“天童寺”——因为寺后(寺旁)即太白山,山间的竹笣松茂凉亭山景美不胜收。。。。。。
那次带的好像是初三的一个班,出发活动前把学生们分成了若干个活动小组。在参观完寺院出来后,已快到中午。在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后,以自由组织的活动小组为单位,给了他们大概两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地去买点心吃饭爬山逛小店等等。而我和另一老师则在规定的集合地点(寺旁的一个三岔口)等待。。。。。。
记得男生的活动小组吃完干粮点心全去爬山了,女生的活动小组有部分还是对寺旁的小店小摊有兴趣。我和搭班的一位课任老师在路旁点心店随便吃了点东西后逛了一会(因为太白岭以前上去过)就早早地到了集合地点等待学生们。。。。。
在快时近两小时的时候,活动小组已陆续回来了几个,大家满头大汗地边檫汗边吹风边兴奋地向同学讲述山上看到的风景和去的地方,相互交流着叽叽喳喳地好不热闹。。。。。。
就在此时,远处跑来一个女生到我面前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某老师——组长让我来叫你:某某和一个小摊贩吵架了。。。。。。。”
“在哪里?”我吃了一惊!
连忙站起来边问边同她一起急步赶去,那学生边走边断断续续告诉我:她们在路旁的一个小摊点看商品时,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一张桌子上的什么东西无意地碰了一下——却不料霎时有好多东西都滚了下来掉到地上(我一听就觉得有问题),于是那摊主就非要那个同学把所有掉地上的东西全部买走。。。。。。
“东西摔坏了吗?”
“没有——我们捡起来都看过,没有一件摔坏的。。。。。。所以组长让我来叫你。”
岂有此理——这不是明显的是欺负学生“敲竹杠”吗?我加快了脚步。。。。。。
正赶到半路,四五个女生迎面而来:“不用去了——某老师:事情已经解决了!真的!”
说话的正是那个活动小组的组长(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姓“连”—— 一个圆脸淳朴有点“泼辣”的学生),她告诉我:在她们与小摊主的争执中,旁边的小摊也围过来全部帮那个摊主,气势汹汹地非要强卖——“我告诉大家别怕。。。。。。”——她又激动地告诉我:就在她据理与那些摊贩争得不可开交时,恰好有佩着袖章的市场纠察(管理)经过,闻声过来查看。
于是,那市场纠察在了解了事情经过情况后,理所当然地站在了学生一边!这下子——那些想“敲竹杠”的摊贩们不得不偃旗息鼓了。。。。。。
后来回校后,我在一次班会课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同学受到欺负时——你该怎么办?!
我大力地表扬了这个活动小组——尤其是这个为同学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