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春耕中的禅意》  [复制]

阅读[] 回复[1]

发表于 2025/03/31 09:18:22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那一年的“谷雨”时节,绿肥田的紫云英已有很多开花,正是翻耕的最好时机。翻耕前,先要把长得很高的紫云英用铲刀划断,然后赶牛犁田翻耕,灌上水,让紫云英腐烂,作为早稻的基肥。
我插队落户的生产队共有三头耕牛,即黑母牛和黄、黑犍牛各一头,它们很是通灵。这些牛中,母牛最老实听话,黄犍牛体壮力大,黑犍牛年轻灵活,但欺生。使唤耕牛犁田的要领是:左手牵着牛缰绳、拿竹梢,右手扶住犁把,眼睛盯着牛头和前方;唤牛的口令要短促响亮,赶牛的竹梢一般晃动晃动、吓唬吓唬就行了,要多给牛以爱护,不去抽打。
“九亩头”的紫云英长得像一幅绿绸子,春阳下泛着油润的光,花朵犹如满天繁星洒落在绸缎上,散发着沁人心肺的芬芳。阿财哥赶着黑母牛在犁田,老榆木牛轭发出吃力的吱呀声,犁铧翻开新泥,发散着田地的阵阵土腥味,不远处跟着俩抓泥鳅的顽童,母牛的鼻孔喷着热气……这一切在湿润的空气里酿成了独特的农耕韵律。
晌午休息后,我替换阿财哥学犁田。开始很顺利,但不一会儿,这条老实听话的母牛却把牛軛抬了起来,怠工不走了。我使劲抖动着缰绳,同时甩动竹梢赶牛。“吼!吼!”短促的吆喝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那么刺耳,还惊飞了田埂上的一只白鹭。母牛湿润的鼻翼翕动着,不时地扇扇耳朵,甩甩尾巴赶虫蝇,四条腿却像柱子似的静静伫立着,仿佛在嘲笑我的笨拙。这时阿财哥来了,他重新给母牛安上牛軛,系好肚带,然后指出了我的缺点。原来母牛刚才的怠工,并非是它故意的,而是绑在牛肚下的带子松了。牛軛没有肚带的牵制,在前行中随着牛头的伸缩,就自然地被抬了起来。
重新开始耕田后,我和母牛的配合逐渐好了起来,赶牛和扶犁的动作也熟练多了。犁沟渐渐笔直如弦,我忽然触摸到某种隐秘的节奏:左手缰绳要松紧得当,像抚着琴弦;右手扶犁把要虚实相济,若执笔挥毫。母牛后颈的肌肉在前行时上下起伏,竟与钟摆一样准时且有节奏。渐渐地,我和牛的配合越来越好,一直到傍晚收工——这头母牛真的通灵,犹如一位不会说话的朋友,帮我学会了怎样犁田。此后,我在使唤其它二条犍牛时,也能做到人牛合一,得心应手了。
是日,暮春的雨说来就来,黑犍牛在水田里撒欢,泥浆溅得我满身都是。这条年轻犍牛总爱顽皮,有时听见"哗"的停令偏要多踏小半步。有回它猛抬头颈抬掉牛轭,我不骂不打,只是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脸,使劲地给它揉了揉肩胛,然后绑好肚带,抖一下左侧缰绳。黑犍牛湿润的眼睛眨了眨,打了个响鼻,甩甩尾巴,温顺地摆好了姿势。原来牲畜也懂得感情——你懂它,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的“双夏”时,有一天翻耕二块山沿田,上面一块面积八分七,下面一块九分一。上面一块阿宝大哥赶着大黄牛在犁田,下面一块是我赶着黑犍牛犁田,等我把下面一块田耕好,放牛吃草休息,坐着抽了一根烟后,阿宝哥还在使劲赶牛耕田,吆喝声都惊飞了山雀。“耕田不用快,全靠掉头快”,说的是要用巧劲——在转弯或掉头处要快提犁铧,趁牛头微侧时抖缰转向,整套动作要求人、牛和犁铧配合协调成一个整体,如乐队演奏协奏曲,看来阿宝大哥还未领会其中的精髓呀!
秋收后我路过牛舍,黑母牛的眼睫上沾着稻草屑,它眨眨眼睛,缓缓咀嚼着干草,喉间发出含混的咕噜声,显然是在与我打招呼。那些共度的晨昏忽然在夕阳里显影:它教我读懂土地的心跳,使我学会聆听沉默的语言。犁铧翻开的不仅是泥土,更是岁月深处最朴素的禅意——当人与生灵彼此交互信任,再笨重的农具也会生出灵性,在四季轮回中写下诗的韵脚。
浙东西蜂 写于2025年3月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04/01 10:32:31 来自 浙江宁波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