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师的二十年:让传统滋味在舌尖跳现代舞 一个和炒锅相伴15载的甬菜厨子。每天清晨6点半,当第一缕阳光爬上越秀老骑楼的琉璃瓦时,我的后厨已飘出瑶柱白粥的鲜香——这是师傅在教我的第一课:"好味从尊重食材开始"。 2012年入行时,师傅总说"三分勺工七分火候"。在当学徒的三年,我切坏过36把菜刀,烫出水泡的右手至今留着月牙形的疤。正是这些伤痕教会我,传统甬菜的精髓不在花哨技法,而在对食物本味的极致追求。 2016年游学京都怀石料理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东西方烹饪的对话。现在我的私房菜馆里,您能尝到老菜脯调味的法式舒芙蕾,也能遇见裹着顺德双皮奶的日本和果子。 最难忘是给九十岁的李阿婆做寿宴。她握着我的手说:"虾饺里的笋粒切得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创新不是推翻传统,而是让老味道找到新知己。现在每周三的烹饪沙龙,我都会带着街坊们用空气炸锅复刻传统酥角,用分子料理技术做改良糖不甩。 如果您也相信"一桌好菜是生活的诗",欢迎来品尝我的餐品。这里没有米其林的星星,但永远温着普洱茶的粗陶壶。逢雨夜,或许还能听见我哼着粤剧小调在试新菜——毕竟在厨房这方天地,我们既是守艺人,也是造梦者。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