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就是圆圆的玻璃珠,有单色的和彩色的(就是现在跳棋的玻璃珠),那时的小店都有买单颗的。打弹子是男孩子的游戏,秀气的小姑娘是不喜欢玩的。
打弹子的基本动作就是食指托住弹子,大拇指用力将它弹出去。
小一点的孩子玩的是“进洞”:在一块不大的泥地上挖五个洞,四个在正方形的相交角上,中间挖一个稍大一点的。第一个玩者从一洞出发,如果弹子进入二洞,可以继续向三洞进发,又打入三洞,再继续去四洞,最后如果进入中间那个洞——我们叫老虎洞,你的弹子就成了老虎。玩的时候不可能那么顺利,只要你没有进入应该进的那个洞,你的弹子就得纹丝不动地固定在原地,让后面一位开始打弹子,如果他进洞了,就可以用他的弹子来撞击你的弹子,让你滚得远远的(增加你的进洞难度)然后他自己继续下一步,当然,如果在进攻你的时候,没有触及你的弹子,他也就要定在原地,让给下一位玩者了。一起玩的几个人玩完一轮,有成为老虎的,有还在各个洞外的,老虎就可以吃掉其它弹子(被他撞击到的),吃掉一个还可以连续吃,直到落空,但是如果老虎掉到老虎洞以外的其它洞里,他就淹死了。被吃掉的退出比赛,其余人接着玩,直至老虎和老虎对打......最后剩下的那位就是胜利者。
有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被老虎吃掉的弹子就归老虎所有了,他们口袋里不像我们只有一颗弹子,而是叮叮当当地装满了弹子。老师说这是“变相赌博”,听话的学生是不赌博的,再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弹子。
还有一种就是在赌弹子。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玩的。他们不用挖洞,只要划定一个范围,可大可小,两个人或几个人都可以玩。各人在这指定的范围内放下自己的弹子,然后“拷波”(剪刀、石头、布)决定先后,先出的可以瞄准任何一颗弹子去撞击它,触及了,就吃掉这颗,继续吃另一颗;没触及,就得停在原地,冲出了边线也要拿回来停在相应的边线上,让别人进攻。我们偶尔也玩这种游戏,但是不赌弹子,只打手心。
童年记忆游戏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