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赠与一袋牛骨头,拿出来一看,嗬!好大的五块牛椎骨,看到这几块骨头有点发慌了,每块骨头有一斤多重,经过刨丁解牛后,把主要的牛肉剔去了,表面还残留着鲜红的牛碎肉。心里觉得这几块骨头好像是鸡肋?
煮牛骨头的话应该是大锅,猛火烧,最好用土灶,或者用煤炉煮,现在家里这样的工具也没有了。看来只能把它放在高压锅里,在煤气灶上煮了,家里的高压锅还不够大,两块放在锅里已经满满的了。只能分两次,先后煮。第一次煮好后,把汁水去掉。第二次再继续煮,放上调料以及酒类。看着高压锅发出“呲呲”的声音,家里也弥漫了牛骚味。不喜牛味的爱人,马上抿嘴、掩鼻、皱眉而避之。
煮好后拿出来一看,骨头旁边的碎肉都已收缩成一些小肉丝,还有好多骨头链接处的筋。这么大的骨头怎么能吃、啃、吮呢?一时一筹莫展。
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小的刀具一点一点把它们刮下来,还用剪刀把骨肉链接处的筋脉剪下来,放在碗里。牛椎骨,还有一块比较大的骨髓,要用筷子把它们捅出来。直接啃骨头里面的骨髓还是有点硬,简直就是一块石头也,太麻烦了。假如要把这么大的骨头直接烧透的话,要花很长的时间与需强火候。
望着从骨头上剪、拉、剔、刮、捅下来的一大碗牛碎肉和旁边的一大堆骨头,出神了,麻木了,怎么办呢?直接煮,这么吃呢?骚味太重?后来想到了人家粥铺里的牛骨粥。干脆挑选了一根比较小的椎骨,和碎牛肉倒在一起煮粥。
在高压锅里放了一小勺大米、水、调料,还有些牛杂肉和比较小的几块骨头。米、水开始互不相溶,米沉最下面,后来米、水、骨头、肉逐渐吸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米开始水中舞蹈、翻滚,逐渐相互吸收、溶解、最后融为一体,这个过程漫长,需要一定的酝酿。期间在旁边还翻了几页书,看了几篇优美的散文。顿时,冷清的厨房逐渐氤氲起来,充满了人间烟火味,粥发出特殊的香味溢满了整个房子,还有些漏到了窗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几只白头翁停在海棠树枝上,吞着冬天残留的果实。
早春,正值青黄不接时节,鸟儿只能找些残果,充饥,虫儿还在地里冬眠?另外还想到一个故事。秃鹰,喜欢吃腐食,也喜欢吃骨髓,含有丰富的钙质以及蛋白质,但是坚硬的动物骨骼的骨髓,它们怎么吃到呢?秃鹰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把动物的骨骼用脚趾抓住,然后在高空中把它们扔下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一块比较坚硬的岩石上,这样骨头就摔碎了,里面的骨髓也可以吃到了。
揭开盖子,大米早已变成了又香,又稠,又粘的粥,冒着热气扑面而来,米粥就是我们乡下人的营养早餐,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国人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这次有了牛骨头之后,它的味道会更加的醇、香、浓,营养会更加的好。盛了满满的一碗,添上几根青葱,还加了一块小豆腐乳,吃了个底朝天,觉得还不够瘾,又盛了一小碗。昨天儿子在进行一场重要的考试,需要补补身子了,马上把他叫起来,盛了一碗我亲手熬的牛骨头粥给他,没过一段时间,只见他咂着嘴巴马上吃完了。希望牛骨头粥让他牛气冲天,生龙活牛,机智如牛。
开始以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牛骨头,竟然变成了人间美味。民以食为天,口中还残留着牛骨头粥的余味,喜上眉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马上拿出手机,打开微信,输入:辰月,牛骨头美味,下次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