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下水岸塞漏洞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4/12/31 09:31:42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下水岸塞漏洞”是一句经常能听到的宁波老话。
我的故乡——宁波,地处江南水乡,我老家的乡亲们过去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业。在漫长的日子里,终年在广袤的田野里劳作,那时候没有电气化、机械化,靠的是老牛破车,靠天吃饭,“脚娘肚当米缸”。
“水肥土种密保工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种田人当时只知道种水稻靠水,在没有抽水机的时候,就靠老牛拉水车“吱吱啊啊”地给农田灌水。一个牛车埠头一天能车上的水是有限的,所以负责灌水的人必须及时地“查漏补缺”。
那时候一家一户一坵田,老牛水车车上来的水经过一条小小的水沟送到各坵田里,进水的地方就是在地势稍高的田埂挖一个缺口(老话叫“缺堤”),而排水的缺堤就开在地势较低的田埂上。“缺堤”位置的选择和开得高低就很有讲究。老话有道:“不会做文章多磨墨,不会赶水多开缺。”放水的缺堤应该及时补上,不然上面进水,下面放水岂不徒劳无功。这就是“补缺”。
车水那么难,所以防止漏水就变得非常重要。河边的农田我们称之为“河沿田”是最容易漏水的。有的地块土质松软,好容易车上来的一些水就像过“砂筛”一样从“千疮百孔”中流回河里去了,这种被称之为“砂筛漏”的田,一般适宜于种旱作,如果一定要种水稻,在耕耙的时候必须反反复复精耕细作,让污泥堵住细孔。而黄鳝、水貂甚至河蟹打洞所形成一个大大小小的漏洞,那漏水可是有缓有急啦:缓的如涓涓细流,急的若大堤决口。
及时发现漏洞必须仔细地“查漏”。
查漏一般有二个方向:上水岸和下水岸。
上水岸:最常见的就是经常巡逻田埂,有漏洞就会有小小的漩涡,这就是黄鳝洞或者蟹洞什么的,在堵漏时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捉到大黄鳝、活河蟹,然后从上面扩大洞口,再用泥土将漏洞结结实实地堵住;有时发现不了洞口,那就只得在整条田埂边全都附上泥土,农民称这种做法为“避漏”;还有一种漏洞在田的中央,这就很难发现了,只有在耘田或者除虫、施肥时偶尔被发现,这种漏洞一般要大动干戈,必须移除作物、将洞口扩大,如果里边可能有两栖动物先要把他捉出来或者赶跑,然后用硬泥土堵住洞口夯实,最后再覆盖可供种植的泥土。
下水岸:相邻的二坵田地势有高低或者其中一蚯种的是旱作,那就会有漏水的可能,如果想防止漏水就必须在上水岸堵漏,而在下水岸堵漏那必定是徒劳无功,你刚堵住漏洞时感觉是不漏水了,可不用多久,这漏洞又会被打开了,照样漏水!
“下水岸塞漏洞”用来形容“贪污腐败”是最恰当不过的啦!个中道理不言自明。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