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树叶开花,看牛娃归家”,在老早子木槿花开的时候就是秋天了,农家不再使役耕牛,所雇佣的看牛娃就被“回头”(牧童被辞退)回家了,耕牛也就被“关冬”了(就是关在牛棚里,吃些早稻草、花饼之类的过冬饲料),而在清明以后,看牛娃一上工,耕牛就可以“放春”了。
刚“放春”的牛长久没看到绿色的原野,眼前豁然开朗,就会很“跑春”,最“跑春”的牛会像发疯似地“跑畔”。“跑畔”对于牛的这种行为年轻人可能不懂,就是它出了牛棚突然十分兴奋,挣脱了牛绳,毫无目的地满田畔疯跑、蹦跳,不用说小孩和妇女看到它很害怕,就连壮汉也要好几个人才能拉住它。那么“跑春”用来形容人呢?宁波老话说:“小人跑春头磕开、后生跑春花桥来、老人跑春落棺材。”人“跑春”就是尽情玩乐、兴奋至极的意思了。
再说几句关于牛的宁波老话:
牛是农家宝,种田少不了。(过去种田全是手工操作:从起畈耕地、耙田平整到车水灌溉靠的就是牛犁车耙《耕牛、水车、老木犁和耙》,没有耕牛,农民就很没有办法进行田间劳作。)
一年苦到头,不及一头牛。(那是出卖劳动力的贫雇农的自叹,一年苦工,老板支付了微薄的工资以后你就得回家了;而老板家的耕牛老板是会好好的“款待”它的:让它住进暖和的牛棚,为它备下黄酒、花饼(棉籽饼)和黄稻草之类的有营养的饲料,有的主人在做年糕时还会特意给它吃几条。所以长工们自叹:幸幸苦苦地为老板干了一年还不如他们家的一头牛。)
三兄四弟拼头牛,不如独自养只狗。(典型的小农意识,意思就是人一多心就不齐,是很难合作的。就算是弟兄几个共同拥有一头牛,到了农忙的时候也会你抢我夺、争前恐后,还不如自己养一只狗。这种意识在互助合作初期是很大的阻力。这句话过于消极,现当今是不适用的。)
黄牛肩胛。(耕牛在劳作时农人总会将一副“牛轭”架在他的脖子《俗称肩胛》上,然后用两条绳子来连接农具。这些农具有犁、耙或水车等等。而耕牛的肩胛是圆弧型的,他只要一抬头,套在上面的牛轭就会滑下来,所以在劳作的时候还得用一条绳子将牛轭固定在牛的腹部下面《俗称“肚下攀”》,以防止耕牛“抬轭”。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那就是他处处逃避责任,没有担当时一个不能让人托付重任的人)
留条尾巴,掸掸苍蝇。 (牛的皮虽然很厚,一般的苍蝇是叮不进去的,但是农村里有一种特别大的苍蝇——牛苍蝇就专门叮毛多皮厚的耕牛,一旦被他叮上,牛就会摇头晃脑,试图摆脱它,这时牧童看见了也会上去拍打,而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尾巴去拍打苍蝇,当然只能是尾巴能打到的地方。这句话用在为人处世中,就是告诉人们凡事都得瞻前顾后、留有后手,做事对人都不能过于绝对,颇有点“中庸之道”的哲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