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班”、“手游族”被招聘企业贴上了标签。八小时工作制被怀疑七小时在“玩手机”。成百上千份的应聘履历石沉大海。我们无权改变招聘企业胡说八道,因为用不用人企业说了算。又到一年招聘季,每年这个时节莘莘学子们怀揣着理想奔赴社会,但今年的理想被那席卷全球的新冠撕得稀碎。隔离、网课让本该正常的校园生活变得不再正常但貌似又合理、合法、合规。手机是唯一与外部联络的工具,吃喝拉撒睡外加是证明“清白、健康”的附身符。那时节的全民隔离有谁幸免离机生存?“疫情班”便由此冠以“污名”。据BOOS招聘网今年应届毕业生求业招聘数据统计,对“疫情班”的排斥程度为历年之最。
确实,当今年青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已经无喻论比,除了睡觉、学习,手机几乎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推出的人工AI智能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几乎替代填补了多领域信息技术的场景应用,自此,作业交给了互联网、论文交给了互联网、厕所方便互联网、吃饭用餐互联网,开车出门互联网、消费买卖互联网、没网的世界仿佛成了弱智。我们不否定科技带来的福利,但文化载体已被严重侵蚀,许多人认字但不会写字,有些乃至连简单的汉字笔划都能错上加错,这便是利弊。当然,把“疫情班”的主观考量列入拒斥的招聘条件其本身缺乏科学依据。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然,碎玻璃和钻石在阳光下一样耀眼,只有等退了潮才能发现是谁在裸泳。求职应聘是门艺术,什么科班出身并不重要,关键是给自己有良好的定位。
企业家在招聘中的成本考量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利行为无可厚非,但这种合理不能建立在污名化基础上,就象买卖公平,如果一味觉得“疫情班”有问题,那真是钻石玻璃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