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孩子今年14岁,读初二,明年就要中考了。下面是第一人称来叙述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他的努力和成绩,将直接决定他能考入高中,还是被分流到技校。可眼看着到了紧要关头,儿子却因为沉迷手机而无心用功,散漫厌学。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要求很高的妈妈。每个孩子天赋和资质不同,不能强迫他必须出类拔萃。可是,我接受不了,一个初中生不认真听课,投入学习。作为家长,理解并接受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确保孩子能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同样关键。
更无法接受,他整天抱着手机,深深陷入其中!每天一回到家,他就下意识拿出手机,手指不停的刷,连吃饭的时候,也要看短视频,一脸投入。
我好言相劝:“现在不是你玩手机的时候,平时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周末放松可以看一会儿。”他要么敷衍两句:“嗯,知道了!”要么干脆就不回应,像没听见一样。面对孩子对手机的沉迷和对学习态度的敷衍,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更具体和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孩子。
无论我说什么,是哄是骂,儿子都油盐不进,一点作用都没有,依然整天沉迷玩手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在手机上多了,必然就会影响学习。连续数次考试,儿子的成绩都在明显下滑。
平时状态也非常差,作业拖拉磨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让我督促孩子学习,尤其是要管控好手机使用时间。我跟儿子约定好,每天只能看手机一小时,否则我就没收。儿子虽然不情愿,但也只好答应。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孩子学习态度和手机使用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他根本没遵守约定。只是从之前堂而皇之的看手机,改成了现在偷偷摸摸的看!白天我看着,他就熬夜玩。
一天凌晨三点,我无意中发现,他的房间传来声音。我打开房门,只见他眼睛眯缝着,在黑暗中全神贯注的玩游戏。孩子在深夜玩游戏,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我简直要气疯了,一边质问他“你太过分了!”一边走上前,一把夺过手机。“不学习却能熬夜玩手机?自己成绩什么样了不知道吗!从现在开始,手机你连看一眼都不行!”儿子也是恼羞成怒,指着窗边大吼:“你要是敢没收我手机,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面对孩子如此激烈的反应,家长需要保持冷静,并采取更为谨慎和细致的处理方式。
我瞬间僵住了。
我能看出儿子那一刻的愤怒和认真。想到网上那些青春期孩子的悲剧,我真的害怕了。
他那失控的眼神也让我感到陌生,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那个听话乖巧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一阵眩晕的绝望涌上心头,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儿子放下手机、放下游戏?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和恐惧。
带着疑问,我开始不断去网上寻找答案,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让儿子放下手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孩子沉迷手机的真正原因。
但解决沉迷问题的第一步,是弄清楚:孩子在手机里获得了什么?关注最多的是什么?因为不同关注内容背后的心理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喜欢在手机上聊天的,更多的是渴望朋友和认可,需要心理支持;喜欢玩手游的,可能需要成就感、价值感;刷短视频的,大概率是缺乏意义感,等等。
为什么很多家长想把沉迷手机的孩子拽出来,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总是不管用?就是因为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确实,简单地通过惩罚或责骂来应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缺失的东西,然后在现实生活中,补上这些缺失的心理需求。我才明白:“这个沉迷手机、叛逆暴躁的孩子,其实是缺少目标感和意义感。”
一直以来,我都很满足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鸡娃。我总是跟儿子说:不用你考多好,只要能中等就行。不过,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潜力和需求。
其实在孩子听来,是消极暗示——“你随便学学就行了,只要过得去就行。”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然就有一颗上进的心,但因为缺乏目标感,也体验不到自我价值实现,他只能去手机里寻找。
除了能在游戏里得到成就感之外,游戏带给孩子的及时反馈和正向激励,是“游戏成瘾”的关键。
而把握这些关键“因素”,也是家长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的有效方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