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汽车的崛起,至少意味着以下四件事:
一是配置是真不值钱!几年前中国车市还处于被外资车支配的那个时期,座椅通风/记忆、方向盘加热、HUD、品牌音响、盲区监测、液晶仪表、胎压显示、全景影像在30万以内的非豪华品牌、50万以内的豪华品牌车型上都算是杀手锏级别的配置了,想同时拥有它们,基本都得到各个级别的顶配车上找,有些抠门厂家甚至连顶配都要选装。至于座椅加热、无钥匙进入、腰托、后视镜折叠这类相对基础的配置,在20万级别的车上都做不到全系标配。
动力方面就更别提了,20万以内,零百加速能跑进8秒的车凤毛麟角,9秒开外才是正常水平,三大妈的性能都可以叫“够用”。2016年好不容易出了个7秒出头破百的思域1.5T,还一度加价,顶配落地20万,连座椅加热、副驾驶电动调节、方向盘加热、前雷达、后视镜折叠都没有。
而现在,不到20万的国产车,就能把上面所有的功能统统给你配齐了;超过20万的车上,压根儿都不靠这些东西区分配置,可以说入门即高配,凡是对大电池、超猛加速和高阶智驾硬件没追求的,完全不用再为几个舒适性功能多花好几万。
二是视觉高级感也不值钱!以前的合资车(尤其是日韩系)在感知品质上也是抠得不行,让我误以为一体式门板、锻造铰链、储物空间植绒、皮革内衬、金属质感门把手、门框包边、透镜LED大灯都得高档车才有资格用的元素,似乎没有个25万预算,你的车连仅仅看着有质感都不配。比如曾经20多万的日系三杰,个个都是拼焊车门(车门有多处明显焊缝)、冲压铰链、无包边门框,内衬也是能仿皮不真皮,能软塑不皮革,能硬塑不软塑,一看就是特朴素廉价的买菜车。三四十万、定位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ES,仍然理直气壮地用拼焊车门和光板塑料的储物格。
自从中国车崛起,各种质感高级的元素和工艺毫不吝啬地往上堆,十几万车型的感知品质就能媲美过去几十万的车。
三是车价真的可以很便宜!国产车的崛起,打垮了外资车早年建立的定价体系。以前我以为标准A级车(如思域、速腾,不是那种A0级平台的拉皮车)必须十几万,B级车都得20万+,豪华B级车30万+,因为凡是略低于这几个区间的,都只能是要啥没啥的乞丐版或刻意压低定位的廉价版车型,比如本田的享域/凌派、大众的桑塔纳/捷达、丰田的威驰……
而现在,只要15-20万,就能买到一台有里有面、要啥有啥的中高档B级轿车。入门B级车甚至只需要10万出头,用的还是最前沿的混动技术。要知道,在号称全球最开放、最成熟、最懂车的美国车市,这样的产品此时需要30万+。
四是中国车也可以玩好非纯电动力!2020年各种新势力刚起步的时候,我仍然以为中国车企只能靠纯电这种吃政策红利和强行换赛道的方式作为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不行的遮羞布。尤其是丰田本田那种玩了一二十年的高效混动技术,我们没有十年八年的积淀根本追不上。事实证明我错了,从比亚迪DMi开始,长城、吉利、长安、五菱等一众主流中国品牌都相继拿出了自己的高效混动技术,虽说各家混动在一些细节调校方面还良莠不齐,但对于动力和能耗,它们在大面上都做到了跟两田掰手腕的水平,价格还更便宜。
当然了,最耀眼的自然是搭载最新DMi5.0的秦L和海豹06,能效表现无论应试还是实战都大比分反超了包括日系在内的一众高效混动,最重要的是它们以B级轿车的身份,却只要10-14万。我确实没想到,高效混动作为日系最强大的阵地,连老牌欧系对手至今都没能撼动它,中国品牌却能在短短几年就把它反超了。
在我看来,中国新能源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汽车产品,包括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品牌。不管什么品牌,现在都在低价高配的路上越走越远。
工业产品应该越量产越便宜,合资车研发时间更早,卖的更多,配置更低,成本早就摊平了,理应卖的更便宜,现在这样只能说明,前些年的合资车企,其实是在赚100%甚至200%的超额利润,车价打下来了,其实只是不让合资车企赚的那么过分了。
现在我看外国车,是成心不在大批量生产的普通车上配置这些其实并不贵的配置,目的就是企图用这些配置来营造豪车的“高档”,从而把这些所谓的“豪车”卖出超级高额的利润,是有目的的制造“物以稀为贵”的假象,从而赚黑心的大钱。现在中国车戳破了“豪车”的假象,证明那些所谓的“豪车”不过是皇帝的新衣,那些豪华的配置实际并不贵,不是只有富豪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豪车不过是人为营造的假象,是为用近乎诈骗的手段赚钱的噱头。我敢说,随着中国汽车的崛起,欧美的那些所谓豪车品牌统统都会完蛋,他们依仗一个车标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时代过去了,剩下的只有对中国断了他们赚黑钱财路的仇恨和他们那一去不复返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