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因疏忽导致多次信用卡逾期还款,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按对方要求将1万元定金、一张实名办理的手机电话卡和一张实名银行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之后再付2万元。一个月后,该机构提供张先生征信报告,称征信逾期已成功修复,张先生随即付清全部余款。可当张先生在银行申请办理贷款时发现有关信息根本没有被修复,于是找“征信修复”机构讨要说法,才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 近年来,部分金融消费者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时,发现自己的信用报告上有多次逾期记录,影响到了业务审批。在短视频及其他新型社交平台看到所谓"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征信洗白”的宣传广告时,寄希望于非法中介能够帮助自己修改逾期记录。非法中介通过批量制造投诉材料、流程化包装等手段开展所谓“征信修复”业务。事实上,拿钱跑路、欺骗金融消费者的情况比比皆是。“征信修复”骗局不仅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也会导致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民生银行宁波分行温馨提示: 一是“征信修复”不存在。所有规范征信业、征信机构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复”的概念。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纯属虚假宣传,误导金融消费者产生只要投诉就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随意更改或删除的错误想法。 二是即便有了逾期记录也不必过于紧张,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 三是金融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理性维权意识,直接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诉求,进行征信异议申请或投诉,或通过法律诉讼等方式依法合理维权。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