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用贝壳作画40余年,宁波非遗传承人邵益达  [复制]

阅读[] 回复[6]

发表于 2024/03/13 19:33:02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守护家乡古桥,传承中国文化,今天我去了宁波江北慈城太阳殿路上-邵氏镶嵌艺术馆里,寻访了螺钿镶嵌非遗传承人邵益达和夏君表师徒,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等,是用螺壳、蚌壳、海贝等切割成花纹薄片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明末清初诗人刘应宾用诗句“螺钿妆成翡翠光”来描绘螺钿艺术品的美好。螺钿镶嵌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到唐代其工艺已十分成熟,唐代流入日本并保存至今的唯一一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至清代,其在家具上的应用达到高峰,并受到宫廷青睐。先介绍邵益达师傅,他和螺钿镶嵌结缘,可追溯至1979年。其时宁波工艺美术厂的老师到慈城开培训班,14周岁的邵益达报了名。当时班里有80多个学员,年龄最大的已有二十七八岁,邵益达属于年龄比较小的。时光荏苒,当初的80多个学员,如今仍坚持从事镶嵌工艺的仅剩下2人,其中一位同门是做骨木镶嵌,做螺钿镶嵌的只有邵益达一人。而跟随他三十多年的夏君表师傅,早已练就一身本事,但从未想离开师傅,这就所谓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把这个我们宁波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为了让螺钿镶嵌色彩更瑰丽、丰富,邵益达采用国外进口鲍鱼贝、黄贝、企鹅贝的贝壳做材料,其创作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藏家的青睐。家乡慈城为其提供了创作基地,邵益达也将家乡的元素设计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时常吸引住游客的视线。一件作品要经历设计图纸、选择贝壳和木材、切割贝壳、拼花、镶嵌、打磨、上大漆、精雕等多道复杂的工序,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要心细,还要坐得住,愿意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如今更是“一徒难求”。在艺术馆会客室后的回廊处,一副8.4米精美大气的《清明上河图》螺钿艺术品引得众人驻足惊叹。“多年前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这幅作品,是我们三个人用了五年多的时间镶嵌制作的。”这是此馆的镇店之宝,不是每个人来都可以到的哦,那要看你的运气了,有机会大家一定要来走走,免费的哦,邵师傅人很随和,他徒弟夏师傅人很直爽,他说不要叫夏师傅了,你比我小,叫生哥好了,这样亲切,呵呵,真的值得一去。

[恭喜,此贴已于2024-03-14 10:21:46 在甬城随拍 被 nbtaiyang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4/03/13 19:42:04 来自 浙江宁波

挺好的啊

    发表于 2024/03/14 00:26:25 来自 浙江宁波

    多好啊

      发表于 2024/03/14 09:27:35 来自 广东

      手艺不能断,大赞。

        发表于 2024/03/14 09:40:19 来自 中国

        传承中华文化

          发表于 2024/03/14 10:21:34 来自 浙江宁波

          传承手艺,非常难得。

            发表于 2024/03/15 21:16:47 来自 浙江宁波

            非常非常难得,有空我要去看看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