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去的“少林”情结(2)
八十年代初,蝉联三年全国武术个人全能冠军的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也许向人们展现了少林寺的某些武术风貌。那时候电影虽有特技,但也有相当的实打镜头,不像后来越来越将武打片拍得好象神话片,全是飞来飞去的镜头。
记得电影《少林寺》开始在宁波放映时,票特别紧张(那时宁波只有两个正式影院:“人民”和“民光 ”)。我远在农村学校,根本无暇去宁波排队买票。谁知在放映的前一天,有一个热情的学生给我送来一张票(那时年青,和学生关系像哥儿们),刚好是星期天的早场,我推辞时急得他几乎掉泪说"专门特意留给你的。。。”就收下了。
当然,对我这个“影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第二天一大早赶到了“人民”电影院。可旁边的空位上却迟迟不见我的学生。。。一直当灯光减弱电影开始——“少林,少林——”雄壮的主题曲响起时,旁边两个空位却来了一对中年夫妇,对着号边坐下来边小声议论着:“也不知道儿子把票送给学校里哪个好朋友了? 还说是什么最好的朋友?。。。”“是啊,也不知道那朋友来了没有?” 在影院模糊的光线中把目光投过来,我马上意识到:可能是那学生的父母亲!
于是,我赶紧对他们说:“你们是某某的爸爸妈妈吧?他把电影票送我啦!真要谢谢你们!”
“啊!你就是我儿子最好的同学朋友? 你好象比我儿子大吧?! ”
哈哈,那母亲从我的口气和身影上发现我好象不是他孩子的同龄人, 而提出了疑问。
“是的,我不是他的同学,是老师。”
“啊?你是我孩子的老师啊?!太好了。。。。。。”
那对中年夫妇更加兴奋起来,马上询问起儿子的在校表现,(我的心里不觉肃然起敬:因为他们不是先问考试成绩而是先了解孩子的表现! ) 于是我们边看电影边热情地交谈起来,聊天中发现那学生父亲也爱好武术,对电影中出现的剑术动作分析得头头是道, 精彩的武打动作迷得我们忘形评论,说到得意处忘记了声音之大小,以至于好几次引起了后排观众的“抗议”,那一次看电影的情景真是令人久久难忘。。。。。。
说起看电影,还有一件趣事,在这里顺便罗嗦一下:改革开放以后,文学领域和电影业都开始“解冻”了,大批古今中外名著出现在银幕上——《三个火枪手》《红与黑》《静静的顿河》《孙庞斗智》《子夜》《画皮》。。。。。。在课外阅读中,由于学生没有看过原著,常问我一些影片中的人物情节等问题,所以根据相关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机会我总是想方设法看一场。。。
那时可没有电视机,记得有一次,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访,告诉我《基督山伯爵》在宁波放映,只放三天,他搞到了两张晚上10点50“民光”的票,邀我一起去(现在的人可能不会理解:半夜去宁波看电影——发神经啊?)于是,“夜办公”结束后(那时每天晚上都要开会学习),我和他一人一辆自行车上宁波去了。电影当然不错,待看完已经一点多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