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亲人团圆,隔阂却深了。
我正与张钊、刘伟没话找话时,几个远房亲戚端着酒杯朝我们这桌走了过来。
两句寒暄过后,他们的一连串盘问如机关枪般向我袭来:“工资高不高?”“房子有多大?”“孩子成绩怎么样?”
一听说我收入平平,房子也没买在市区,他们立即变了脸色,将“枪口”转向其他晚辈。
先是追着在县城当老师的表妹说:“我们家孩子一放假就坐不住,你来给他辅导几天作业吧。”
又冲着定居北京的表哥满脸堆笑:“你妈说你一个月挣好几万呢,真有出息!以后让我儿子去投奔你。”
表哥朝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苦笑着扭头躲避,却恰好看到对面的大爷拿起桌上的烟,悄悄塞进了自己口袋。
饭吃到一半,邻座的表姑又掏出一捆塑料袋,念叨着“孙子在家肯定没好好吃饭”,并火速打包了几盘肉菜。
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故乡》中那个尖酸刻薄、爱占便宜的杨二嫂。
得知鲁迅回了家,她连忙跑过来,看看能不能捞到一点好处。
仗着多年前的交情,她厚着脸皮管鲁迅索要大件家具和木器。
鲁迅委婉拒绝后,她阴阳怪气地讽刺:“你现在阔了,出门坐八抬大轿,娶了三房姨太太,还要这些破烂做什么?”
见鲁迅神色不悦,她一面愤愤地骂他爱算计,一面顺走了放在门口的手套。
这世上,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难逃势利的俗套。
即便进了一家门,成为一家人,在利益面前也顾不上半点情分。
路遥说过: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
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酒席上,混得像样的,被众人吹捧;混得一般的,却被冷眼相对。
你沉浸在团聚的欢喜中,对方却想着从你手里占点便宜,给你编排几句闲言碎语。
归根结底,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在作怪。
真正明智的人,不会跟人心的幽暗较劲,而是做好自己,亲疏随缘。
不高估任何一段关系,你才能守住自身利益,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4
世事变迁,生活却还要继续。
聚会结束后,我浑身疲惫,似乎比上班还要累。
怪不得网上常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害怕过年。
害怕光阴流逝的伤感,记忆中的景象不复存在,父母也一年比一年沧桑衰老。
害怕知己至交的离散,以前关系好到无话不说,现在却只剩相对无言的尴尬。
也害怕亲戚之间的攀比,备行头、买年货、发红包,辛苦赚了一年钱,过个年却一夜回到解放前。
《女王乔安》里有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就好像被打了一针兴奋剂,从心里喷出好多源头不明的快乐。
长大后才明白,过年只是一枚放大镜。无限扩张原本藏在心里的细微情绪,快乐的人更加快乐,痛苦的人更加痛苦。
一场春节聚会,看似热闹却又物是人非,我们已寻不回当年的温馨,也留不住最初的纯粹。
就像《故乡》中的鲁迅先生,踩在哺育自己的土地上,却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他隔离开来。
他心疼闰土的辛苦麻木,每天拼命干活,也难以养活一大家子老小。
他厌恶杨二嫂的俗不可耐,眼里只有利益,一心惦记着占别人便宜。
他也惋惜故乡的日渐衰落,青壮年们纷纷出走,到处显得冷清凄凉。
而他自己,人到中年,依然在为生活辛苦辗转,为事业奔波劳碌。
为了能在异地有个住处,他不得不回来卖掉老屋,斩断故乡的根。
即便想要为故乡做点什么,他也终究是有心无力,徒留一声叹息。
现实中,大多数人亦是如此。
春节回家,眼看着熟悉的事物一件件消逝,我们满怀无奈,却又无力改变。
年轻的时候,我们或许还会努力维系跟他人的感情,拼命挽留自己所珍视的一切。
但人走着走着就会发现,生活早就容不得你我肆意而为了。
孩子上学、爸妈养老、人情往来……有太多的牵挂和顾虑,磨平了你的棱角,抹去了你的锐气。
光是勉强维持平凡的一生,你就已经用尽了全力,哪里还有本事跟命运叫板?
正如梁文道所说:“成年人在扇动翅膀时,两边羽翼上还挂着重重的秤砣。”
环境在变,人心在变,世事在变,我们的日子却还得继续下去。
这或许就是成年人的悲哀,身后已无路可退,只能被岁月推搡着前行。
▽
《故乡》的最后,鲁迅先生的侄子宏儿,与闰土的儿子水生结下了深厚友谊。
看着他们相互牵挂的样子,鲁迅先生恍若看见了年少时的闰土和自己。
但他又转念一想:“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历经现实的捶打后,丧失了感知美好的动力;遍尝人情的冷暖后,丢掉了赤诚相待的热情。
往日的苦涩已成定局,无论我们再怎么不满意,岁月的车轮也不会倒转。
而这也预示着,从现在起,每天的你都是新生,都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这个春节,跟变了质的事物洒脱告别,对还在路上的惊喜抱有期待。
只要你始终向前看,接下来的日子就没什么过不去的。
点个赞吧,愿你好好珍惜当下的团聚时光,然后带着希望与勇气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