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象山柑橘为什么火出圈?果香背后有几位宁波先贤的贡献......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3/11/06 10:12:42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因为柔嫩多汁,味浓甘甜,如今象山的“红美人”被誉为“柑橘中的爱马仕”。毫无疑问,它的引种人功不可没。饮水不忘掘井人,如果追根溯源,有几位象山柑橘引进史上的先贤,他们是象山柑橘种植的开拓者。正是他们当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象山“柑橘之乡”的美誉。

象山“红美人” 来源:甬派



最先引种者

据《象山文史》第一辑记载,创建石浦柑橘园的宁波张葆灵先生是象山无核蜜橘的最先引种者,对开创象山柑橘种植事业和发展无核蜜橘付出了不少心血,作出积极贡献。

象山柑橘 来源:甬派


张葆灵(1879—1958),谱名世杓,祖籍鄞县云龙碶,出生于宁波江东大埠头南墙门顺房老屋。张先生是民国时期宁波教育界“三张”(另外两位为张让三、张申之)之一。曾任浙江水产学校总务长、国语教员。他一生以民主自由与服膺科学为事。青年反抗满清,壮年反对国民党右派残害革命志士。西安事变后,致力于国共合作,团结抗日。解放初,被邀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兼文史馆馆员。1958年,先生在宁波去世。

张葆灵先生旧影供图:陈一鸣


张先生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就读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东京高师)专攻教育,性喜园艺,对日本柑橘爱慕尤加,所以回国后就一直想在国内种植柑橘。


上世纪末的黄岩蜜橘宣传广告 来源:网络


1925年,在台州海门水产学校任职的张葆灵与友人游黄岩,看到沿江三十里橘树成林,十分壮观,于是萌生了在黄岩种植柑橘的想法。然而他发现黄岩的土地价格十分昂贵,根本无力承受。当年秋天从黄岩回宁波,途经象山石浦延昌,他意外发现延昌竟有橘园,经打听业主是纪子庚先生。登门拜访后,看到纪宅东北首有荒涂一片,旧名为“苔条湾”(因海涂多产苔条,故名之),与纪家橘园土质基本类似,所以想在延昌购买土地,开辟园地,试种柑橘。纪先生为人古道热肠,大为赞同他的主张,表示愿意通力合作并给予支持,张葆灵遂坚定了在石浦种橘的信心。



种橘先驱者

纪子庚(1865-1933),名传长,象山石浦延昌人,祖籍福建同安。他出身寒微,从小本生意做起,经过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富甲一方。他富而不奢,乐善好施。纪子庚先生是象山民国时期闻人,大慈善家。其热心实业,对种柑橘也饶有兴趣。石浦离黄岩较近,他家里也有一片近海土地空置,所以想做种植尝试。于是乘便在黄岩购买橘苗,雇人在延昌试种。不久结出果实,味道不错。当然,他种橘只是个人喜好,并未形成规模。

纪子庚先生旧照 供图:陈一鸣


张葆灵拜访纪子庚后,两位先生一拍即合,于是决定联合创办石浦柑橘园。土地落实后,就开始起草《石浦柑橘园集股启》以筹集资金,规划建园,概算总投资14400元,计划分七年完成。当时股东共有延昌纪子庚、宁波张申之、镇海高冀程(《象山文史》里写作上虞人,其实是今北仑小港人)、上海盛丕华等人参股。1928年,即着手苔条湾筑堤围塘,面积达150亩,取名为“保安塘”。“保安塘”东临大海,南接道头,塘堤长550丈,堤内有河环之,以阻行人,河上搭木桥,以便出入,隔岸植有黑松、黄榉、合欢、乌桕、刺槐、皂荚等植物,以阻风固土。从设计到开工,张先生事必躬亲,不辞辛劳。



多人努力

1929年,张葆灵先生指派培养的学徒梁石生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和黄岩小南门林祥土处学成归来。梁石生初步掌握了育苗、嫁接、定植、培育等一套黄岩传统的柑橘栽培技术。从此,张葆灵大胆放手,退居二线,不仅委之以创建橘园的技术指导重任,还委之为股东代理人,全权负责园内大小事务。梁亦不负所托,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严守岗位,兢兢业业,尽忠职守,为橘园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橘苗种植之后,张葆灵常从石浦乘轿前往橘园视察。经过一年试栽,柑橘生长良好。为发展计,翌年又在延昌乐善堂对面增辟苗圃一方,从幼树上剪嫩枝嫁接育苗,供本园发展自用。复因山坡缺碱,就雇人运海泥加于橘根上,改良土质,以促生长。1932年,石浦柑橘园橘树初结硕果。这时的纪子庚先生由于海上船只出事,土地、房产典押,家道一落千丈。橘树结果的第二年,纪子庚就与世长辞了。2023年7月,纪子庚墓被列为浙江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新农业》供图:陈一鸣


1937年张葆灵先生在《中国新农业》第三期第一卷杂志上发表“石浦柑橘园记”叙述了种植柑橘的六种理由,爱国爱乡爱橘之心尽在其中:
一、柑橘为气温所限,长江以北地方,只有消费者而没有生产者;二、贮藏之时可亘三至四月。故不虞一时之拥挤,而常保相当之价格;、海滨卤土山麓坡地,吾浙沿海随处有之,凡不宜树谷者,多可橘树。一经成林,每亩产物年值可观;四、嗜橘之人较它果为多,且富维他命及果酸,饭后食之,有宜健康;五、年来外国橘类之输入,岁约三百万元,凡我国民宜求自给,输入良种,责在农家;、橘树性强健而粗放,生长之期可逾百年,一劳永逸,而且适合大量栽培。

《中国新农业》的目录供图:陈一鸣



1941年,奉化三十六湾苗圃慕名委托代为嫁接无核蜜橘橘苗1000株,自此,良种开始从象山走向外县。

引进良种

高冀程(1894-1980)先生为橘园股东,他是小港义成桥东高家人(今北仑区戚家山街道),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先生在上海做进口商品检验工作时,就痛感上海的柑桔市场被美国的甜橙和日本的蜜桔所占领,但他们的果品确实在某些方面胜过我国的品种,乃着意研究,得知美、日的柑橘产地自然条件除少受寒潮袭击外,其余与宁波地区相仿。先生认为如能引进美、日柑橘良种,可有望争回美、日所占我国之市场。


高冀程先生旧影供图:陈一鸣


不久,他的友人张葆灵先生筹资在象山县石浦延昌创建“石浦柑桔园”,于是就入股合作种植柑橘,并参与管理。先生设法购得美国、日本的柑桔苖木数批若干种,主要有从日本引入的“温州蜜柑”和美国的“华盛顿脐橙”(此甜橙石浦人称“抱子桔”因为外表看去好象有一个肚脐眼,剖开以后又象大橙抱着一个小橙)。高先生和技术员梁石生等共同培育繁殖。几年之后,异国的柑橘染绿了柑橘园附近的山坡。同时,先生也在小港的住宅东面也种植了引进的各种柑橘。


抗战爆发后,石浦地处海防前哨,石浦柑橘园因为战乱,产销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向美、日橘商争回市场的愿望最终成为泡影。柑橘园资金不足,无力发展,只能保留已引进的品种不致湮没而已。高先生为谋生所驱使,也到别处工作。
1947年夏,高冀程先生应早期学生黄声远的邀聘,至其在镇海城内新办辛成中学任校务主任,主持日常校务。1948年初至1949年5月,被委任为镇海县立简易师范校长(现辛成、简师两校都已并入到镇海中学)。解放以后,他在上虞茶桑学校任教(这段经历应该也是现有史料认为他是上虞人的原因),直至66岁才退休,于1980年去世。

中国最早的柑橘专著《橘录》中的部分记载 来源:网络


解放以后,石浦柑橘园由人民政府接管,从此获得新生,后来又正式定名为“国营石浦苖圃”。苗圃培养出大量苗木,于六十年代前期推广到北仑的江南地区山林。之后成功推广的“无核桔”是石浦苗圃职工辛勤培育的硕果。但他们不忘最初的引种人。自七十年代初起,苗圃领导几次派专人来看望高冀程先生,告诉他无核桔在浙东开花结果的盛况,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
象山柑橘种植的扩大与发展,寻本溯源都源于石浦柑橘园。今天,当柑橘之乡“红美人”香飘之时,让我们不要忘记这几位先贤作出的贡献。


原文:象山柑橘为什么火出圈?果香背后有几位宁波先贤的贡献......

来源:宁波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一鸣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