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18日,一场台风席卷宁波,天一阁的东墙损坏严重。地方人士因此发起募资,对天一阁进行修缮、迁建、扩充。1936年,尊经阁西侧的“千晋斋”完工,里面陈列了宁波历代古砖,以及宁波城墙拆除后的城砖。那么,这些古砖从何而来?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宁波学者——马廉。
1973年的天一阁大门 来源:《甬城记忆——宁波市档案馆馆藏影像档案选编》
鄞县“五马”据传系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亲马海曙,凭经商步入仕途,最后擢升三品衔知府、同候补直隶州知州。“五马”是马海曙九个儿子中最出名的五位——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他们同为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五马”深耕中国文化之不辍。他们践行爱国忧家之不怠,将“教育救国”与“治学报国”贯穿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盛垫桥旧影 来源:《包腊相册》
“五马”是阿拉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他们的出生地在宁波鄞县邱隘盛垫村(今属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据《马氏宗谱》记载,盛垫原先被称为盛家店,因最早居住多姓盛,并有盛家大户开店铺,故得名。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村人在后塘河上架起石桥,可能因谐音故,后人称其盛垫桥,村亦改称盛垫村。2004年因进行撤村扩居,盛垫村被撤销。
鄞县“五马”中,数马廉与家乡宁波的关系最为密切。马廉(1893—1935),字隅卿,号平妖堂主人,人称雨窗先生,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小说戏曲家。1926年8月,继鲁迅先生之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后主管孔德图书馆。1935年2月19日,在北京大学讲台上因脑溢血而英年早逝。
马廉照片 来源:网络
马廉少年时代就喜欢收集明末忠臣义士及逸民的遗著,后来受王国维、鲁迅等影响,潜心收集、整理、研究古典小说、戏曲等古旧书籍和文献。马廉一生抢救了大量珍稀版本的戏曲、小说古籍。他所保存的《草庐记》《白蛇记》《升仙记》《灌园记》等,都是罕见之本或孤本。他还曾意外购得海内孤本——明万历年间王慎修刻本四卷二十回《三遂平妖传》,遂将书屋取名“平妖堂”。又因有感于封建时代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长期受到正统文坛与学术界的轻视,他将自己藏书戏称为“不登大雅文库”,将书室戏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用以表示心灵深处的骄傲与欣慰。鲁迅先生当年就常去堂中看书。1934年印行的马廉藏本影印《雨窗欹枕集》 来源:《中华读书报》
1932年,他与郑振铎、赵万里两先生访得天一阁散出的明抄本《录鬼簿》,因无法购入,他们3人连夜抄写出一部副本。在收集和研究的过程中,马廉最为得意和影响深远的无疑是《雨窗集》《欹枕集》两书的购入和对《六十家小说》的研究。马廉去世后,他的藏书经魏建功、赵万里等专家整理,于1937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全部购藏,有小说372种,戏曲394种,再加上讲唱文学及笑话、谜语等,总计928种,5386册。这批藏书遂作为北大国书馆善本特藏辟专室保存,称之为“马氏文库”,北大的小说戏曲收藏也由此举世闻名。 现在的天一阁里有一排平房,名为“千晋斋”。展厅内陈列着数十块古砖。这些不但载录着宁波城墙从建造到拆除的漫长历史,还记录着其他诸多历史信息的铭文砖,就是由马廉等数位宁波学者收集保存下来的。宁波一带自汉代以来,有在墓砖上摹印铭文的习俗。这些古砖上文字古朴,结体新奇,大多有具体的纪年,有些内容又可补史料之缺,极具研究价值。宁波城墙历史上在建造和维修中,为了节省成本,也会把山间废弃古墓中的旧砖作为建筑材料或填充物,在城墙修造中重复利用。
上世纪初宁波城墙拆除施工景象 来源:《伦敦新闻画报》
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宁波为盘活交通及更新城市空间,陆续拆除了原府城墙垣。1931年,马廉返回宁波马衙街的老宅照顾生病的孩子时正逢这一幕,并在墙址周围发现许多汉晋以来的古砖。为此,他每天朝夕背负装砖的麻袋在颓垣废墟间寻觅。每次归来后,他都及时对捡砖地点、铭文内容等进行详细登记、剔除泥苔,传拓考证,常常是挑灯而作。《平妖集砖日记》 来源:网络
马廉寻砖的足迹涉及盐仓门(北门)江边、通利门、望京门(西门)、长春门(南门)、东渡门(东门)、江心寺、永宁桥、北斗河、马眼漕、八角楼等地,如果把这些地点连成一圈,就是宁波城墙的轮廓。
他把用来保管这些古砖的屋子起名“千晋斋”。1933年开始,天一阁重修,马廉是发起人之一,他将自己所藏的古砖全部捐给了天一阁。为此,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依旧称“千晋斋”。如今,“千晋斋”作为天一阁的藏室之一,依然珍藏着这些宝贵古砖,并对外展出,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天一阁“千晋斋”中的古砖 来源:《宁波日报》
除了藏书与“集砖”,马廉对音乐和美术也十分爱好,而且还很喜爱摄影。在天一阁“千晋斋”中,有一台唱片柜,是他生前使用过的遗物。马廉生前使用过的唱片柜 来源:《宁波日报》
如今,宁波的古城墙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文脉却不曾断流。今年为马廉诞辰130周年,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宁波历史的溯源所作出的贡献,值得我们传扬与铭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jcP-8SOESQ-tXYc3wpfXA
来源:宁波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姚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