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宁波主城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宁波老城内格局、风貌最为完整的片区之一。据相关公告显示,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具体范围,东至大桥街,南至苍水街,西至秀水街,北至横河街。大桥街作为其中的重要一段,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大桥街路牌冯勇 摄
大桥街北接横河街,南至苍水街。据《鄞县通志》载:“大桥街北至永丰路,南至苍水街,靠永丰路的南北一小段并入黉河头巷。”因此,和以前相比,街的位置基本不变。大桥街以前与广仁街十字相交。九十年代后期建造中山广场时,广仁街东边一小段被划进广场范围,所以现在的大桥街和广仁街呈T字型排列,被分成南北两段。大桥街的相关记载 来源:《鄞县通志》
当初街边有一座小桥,但是街名却叫“大桥”,所以家人一直称这里为“大桥头”。地图上的大桥街来源:网络地图
大桥街的位置 来源:《1914年宁波城厢图》
对比《1914年宁波城厢图》,除了“大桥”和小河消失外,其他不少点位都还在,称其为“百年老街”当之无愧(宪墙衕就是现在的苍水街)。
大桥街来源:《1936年鄞县城厢图》
大桥街是我读小学时每天的必经之路。一路走到街头,那里是张家明堂的后门。沿着中山公园旁的苍水街,再经过公园门口的公园路左拐进府桥街,就到了当时位于蔡家巷内的海曙中心小学。有时为了抄近路,放学时,我们沿着中山公园回来会直接穿过体育场旁的张家明堂(张苍水故居),这样就可直达大桥街上。 如今的大桥街已成半边街,东边建筑已拆除划为中山广场和中山公园,西边靠近苍水街也无老宅,为多层水泥房。沿街往下走一小段路,到了桂芳巷口才开始有老宅。
大桥街和桂芳巷口一带 冯勇 摄
陈宅冯勇摄
街上有个高大气派的老宅——陈宅,它的门开在了大桥街上,但是地址标注着却是属于桂芳巷。我读小学时,陈宅对面有一口井,因为有四个眼,所以称为“四眼井”,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当时它就是街上最主要的参照物之一,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打水洗衣。那时河已被填,但老房子周边的井还是挺多的。我家过去二十米左右,在三号墙门口就有一口井,夏天爸爸会把西瓜放进一个铁皮筒,吊下去浸在井水里,妥妥的就是冰镇西瓜。
关于蜃池四眼井的相关记载 来源:《至正四明续志》
元代的《至正四明续志》中有“四眼井”的记载,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可惜东半边街已被拆除,很多事物无可稽考。记载中的“四眼井”附近冯勇 摄
在八十年代后期,“四眼井”旁建造了“大桥游泳池”。那时我念初中,虽然已经搬走,但还是会和同学一起来这里游泳。大桥街13号冯勇 摄
陈宅的隔壁是装着防盗门的小屋,铁皮门上面用圆钉拼成数字“13”,这里就是大桥街13号。两旁的窗户都已用遮挡物封住,防偷盗。2014年时,我在这里也拍过照片,那时候窗户开着,主人还在。2014年拍摄的大桥街13号冯勇 摄
大桥街沈宅冯勇 摄
北边挨着13号的是大桥街沈宅,暂时没有查到主人的来历。这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坐西朝东,由一座三合院及别院组成,总占地面积322平方米,现为宁波市历史建筑。从外墙上来看,沈宅已经看不出民国风了。旁边的房子新老结合,外墙也用水泥封固,大门上方还新加了个阁楼。大桥街沈宅冯勇 摄
大桥街16号冯勇 摄
大桥街徐宅冯勇 摄
大桥街上最负盛名的是徐宅。它是秀水街区12处市级文物保护点之一,位于大桥街17号、19号。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2022年拍摄的大桥街徐宅冯勇 摄
2014年拍摄的大桥街徐宅冯勇 摄
徐宅整体建筑朝东略偏南,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为典型的民国时期民居。2014年拍摄时,保护点石牌上没有二维码,旁边的大门也还没封。徐宅冯勇 摄
此宅是民国年间徐氏家族的产业之一,原主人为新兴民族资本家徐麟甫。当时他在上海和汉口都开有毛纺厂。徐氏是甬上之百年名门望族。明洪武年间,徐氏先祖世袭宁波卫百户之职。清兵入关掌权后,弃官从医,成为中医世家,徐氏药铺名闻甬城。随着时间流逝,又有徐家后人从政,在清代官居统辖浙东三府一厅的宁绍台道署,被世人敬称为“道后徐”。地图中的“大桥头”和“宁绍道台” 来源:《宁郡地舆图》
清代《宁郡地舆图》上宁绍道台的位置和徐宅很接近。从这里可以发现,其实“大桥头”这个称呼在清朝就已存在,算是世代相传了。
大桥街23号冯勇 摄
徐宅下去走,有幢房子因为高度的缘故,显得有点突兀。前面已看不出老宅的样子了,墙上用红漆涂着“大桥街23号”,旁边有条小弄堂。隔壁红门的位置写着“21号”。大桥街小弄堂冯勇 摄
23号的后门,台阶直通二楼。小弄堂弯弯曲曲,后面是一条与大桥街平行的石板路。石板路冯勇 摄
这条石板路上的房子,最靠里的挂着大桥街19-1号。这里虽然离徐宅有一段距离,但看方位倒是在广仁街民宅的后面,算是徐氏家族宅院的一部分。大桥街19-1号冯勇 摄
从道路左边往里看过去,房子门牌号依稀也是19-1号,大门旁的墙上用毛笔写着“十九号邬家”。
大桥街27号和28号冯勇 摄
大桥街26号冯勇 摄
当时拍摄时,有位老人还住在大桥街26号里面。墙上满是爬山虎,春意盎然。这在小时候很常见,现在却已难得。大桥街住宅冯勇 摄
从小弄堂出来,这边还有一户人家,在转角处与广仁街接壤。开有天窗的老房子冯勇 摄
这里的老房子上还开有天窗。在放置垃圾筒的地方,因为有棵粗大的梧桐树,所以我爸妈称之为“大树下”。小时候,这里装有公共自来水,而我家里只有大水缸装着天水,经常需要到这里来购买,一分钱一担。广仁街和大桥街交汇处冯勇 摄
这里地处两条路的交汇处,小时候是摊贩们摆摊的黄金地段。宁波街头的“冻米大王”冯勇 摄
街上有卖“冻米大王”的,推着个板车,上面放着个黑不溜湫葫芦状像炉子一样的机器。放点米和糖精进去,然后一边转一边烤,差不多的时候,会高喊一声“放炮啦”,这时我们都捂住耳朵作鸟兽散。只听一声巨响后,一粒粒的冻米大王就会爆出来。买上一碗,软软的微甜,和姐姐一人一半,可以吃上个一两天。“冻米大王”也叫“冻米胖”,除了这个,还有卖“年糕片”,酥酥脆脆的。现在宁波街头,偶尔还会看到。80年代中国街头卖麦芽糖的零食小摊阿德里亚诺·马达罗 摄
除了这个带有童年阴影的美食外,小时候每隔一段时间,路口就会响起“叮叮当当”清脆的声音,那是卖麦芽糖的来了。过去有意思的是,麦芽糖可以用牙膏壳来换,于是孩子们都会偷偷地把家里的牙膏都挤掉,拿着瘪了的壳一路小跑到摊位交给摊主,满脸兴奋地接过几颗碎碎的麦牙糖,先满足下肚里的馋虫。至于回去是挨骂还是挨打,到时再说。和“冻米大王”一样,现在偶尔也能在路上听到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出于好奇,女儿也买过一次,还挺喜欢的。
面人制作 来源:甬派
路口除了卖吃的,还会看到捏面人的。一个个动画人物在他们的手下信手拈来。最受欢迎的当属孙悟空了,这些动画人物一溜排开插在架子上,看看也过瘾。街头的大饼摊 来源:鄞响客户端
除了这些流动摊,垃圾筒的对街曾经还开了家大饼油条店。小店生意兴隆,需要排队。早上爸妈早起,拎着一个空热水瓶去排队,我偶尔也会跟着去。热水瓶是用来装豆浆的。那时牛奶是奢侈物,轻易吃不了,能喝上豆浆就已经很满足了。买上一根油条后,撕成几段,搵着酱油,配着泡饭吃,别有风味。可惜这些都是过去式了,现在空剩半边街和这些记忆。大桥街同一角度八年内的变化(左图为2014年拍摄,右图为2022年拍摄)冯勇摄(下同)
跨过广仁街,就来到了大桥街北段。北段的头一户人家就是广仁烟酒商店的边门。大桥街北段老宅同一角度八年内的变化(左图为2014年拍摄,右图为2022年拍摄)
小店旁边的一户人家变化很大。14年时,房子和四周的老屋一样普通,也装着卷帘门,门口还停着辆自行车。19年来的时候,只有这间屋子正在装修。到了2022年,屋子已焕然一新。大桥街34号民宅一带
新屋旁才是保护点,街区改造一般从保护点开始。作为秀水街区12处市级文物保护点之一,大桥街34号民宅是民国时期建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大桥街34号民宅
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位于建筑的东南部,梅园石门框,正房为三间两弄二层硬山式。楼房的东西两侧为观音兜式山墙。一层石板铺地,方形木质抹角檐柱,二层装饰有木质栏杆,西山墙有砖砌券形窗。
大桥街34号民宅
34号贴隔壁的老宅为36号,也是保护点,同样是民国时期建筑,同在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此宅原主人姓张,在上海从事服装贸易。大桥街34号民宅
现在大桥街36号已被围墙拦住
36号民宅北边是一排矮平屋,有5间,都没写门牌号。旁边有条小弄堂,可通往孙家巷和广仁街。宁波老街都是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36号民宅北边的矮平屋
进入弄堂后,迎头一间是大桥街39-1号,门口写着“小店”二字。大桥街39-1号
那5间矮平房的背面已杂草丛生,侧面也已用围墙拦住,可以看到36号民宅的一角。围墙不高,踮起脚,把相机伸进去盲拍一张,里面已经是无人打理。大桥街上的矮平房
小弄堂另一边也有排房子,有三间。靠弄堂的一间墙上用粉笔写着“40号”。弄堂另一边的三间房子
大桥街40号
2014年时弄堂边的房子还有人居住
大桥街的最后一幢就是这两层楼的空房,位于大桥街横河街转角口。大桥街上的两层楼空房
一个城市最深沉的记忆,藏在那些老街小巷里的一砖一瓦里。它们陪伴了几代宁波人的成长,因为城市的发展,也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lcci1VHrYeqZ6anAOyxig
来源:宁波档案微信公众号
作者: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