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作为宁波地方传统戏剧,看看“狰狞”背后的故事!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3/06/29 10:09:47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宁海平调是宁波市宁海县的传统戏剧,是浙江八路高腔中的一路。它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宁波附近,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宁海平调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

1994年1月,宁海平调团在鄞县演出 来源:《甬城记忆—宁波市档案馆馆藏影像档案选编》



相关起源

据明崇祯《宁海县志》载:“正月演剧,敬祖迎神。乡间十二起,城里十四起,至十八日乃止。”有专家考证,约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流入宁海,和当地的民间曲艺、吹唱班结合,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戏曲形式。该戏曲形式因用宁海地区方言念白和演唱,且所唱曲调较余姚腔平缓、委婉,遂称为“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演出 来源: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宁海平调的形成是宁海特定的人文环境与独特的民间艺术相互影响,并向其他兄弟剧种学习借鉴的结果。关于宁海平调的源流,一般认为,平调传自宁波的甬昆班,它原是流行于新昌、嵊县一带的腔调,因长期受到昆剧的直接影响,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它是调腔在宁海一带的一个别派。另外也有“平调出自新昌的山坑班”一说。所谓“山坑”,因为宁海有许多的山坑,与新昌山坑相似,但又很奇特。山山坑坑是宁海最具典型、最富魅力的景观,溪响松声,溪唱松吼,天籁喁喁。加上宁海邑人的个性太独特,故有宁海平调棱角分明、不同凡响、几近绝唱的那种禀性。


发展历史

在清咸丰年间至民国时期,宁海平调一度相当兴盛。仅宁海一县,就有邬聚元、宁舞台、王聚文、杨聚文、严聚文、杨聚丰、中山舞台等十多个班社,在岔路、历洋、梅枝田、沙柳、璜溪口等地分别办过科班,招收艺徒。有的戏班还进入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长期演出。新中国成立前,因为战乱流离,平调戏班几乎全部解散,演出停顿,传承更是岌岌可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海平调重获生机,在平调演出队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地方国营宁海平调剧团。剧团除了排演一些传统剧目外,还移植排演了20多部现代戏,开创了宁海平调创演现代戏的一个高峰。


宁海平调演出剧照 来源: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


改革开放后,宁海平调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之后,随着文化市场的多元发展,平调的演出市场受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开始滑坡。1983年6月,宁海平调剧团改演越剧,剧团虽然一团双名,但在不久后基本上停演了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演出剧照来源:宁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1995年,宁海平调研究会正式成立,致力于宁海平调的抢救、保护、发展和繁荣。2006年,宁海县委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对保护振兴宁海平调做了专题研究,决定成立宁海平调保护开发委员会,成立宁海平调研究室。2012年,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正式挂牌。



著名剧目

宁海平调传统的剧目大概有一百多出,大型戏有“前十八”和“后十八”。其中“前十八”主要以家庭戏为主,“后十八”的剧目题材则多样化,有从别的剧种中移植过来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或者改编的其他剧种的剧目。

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演员演出宁海平调《金莲斩蛟》 来源:甬派


在这些传统的剧目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剧目,其中《小金钱》的表演最具特色,也是最受百姓欢迎的剧目。在表演中采取了宁海耍牙的绝技,并配之高昂的音乐曲调,使得表演美轮美奂,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这出剧目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有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海平调剧团还移植上演过《三月三》《芦荡火种》《琼花》等现代戏,创作和改编《银瓶仙子》《王锡桐》《为奴隶的母亲》等二十多部剧目,其中神话剧《银瓶仙子》(又名《仙露》),表演上吸收传统剧《金莲斩蛟》中“耍牙” “抱瓶滑雪”等较有特色技艺。


技艺介绍

不少曲艺爱好者都知道“变脸”是川剧中的绝活儿,而“宁海耍牙”就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


宁海平调之耍牙 来源:宁海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在练习耍牙的时期里,艺人会出现口腔红肿、舌头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情况。并且口腔会出现轻度糜烂,脱皮后结成老茧。总体来说,耍牙看似简单,实则是需要很大苦功才能练成的艺术。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 “一马双鞍” “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表演特色。


薪火相传

宁海平调是一个稀有戏曲剧种,几经式微和沉浮。传承宁海平调,有利于完善浙江地区的曲艺剧种种类,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百花齐放的璀璨局面,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因此在2006年,宁海平调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2018年,宁海平调亮相香港“中国戏剧节” 来源:甬派


近年来,在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和宁海县平调研究会的抢救性挖掘和保护下,宁海平调再次兴起,相继推出《金莲斩蛟》《白雀寺》等平调大戏和一些精品折子戏亮相省、市舞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职人员,并借助百姓大舞台提高了本地影响力。2018年,宁海平调赴香港演出,更打响了品牌,扩大了知名度,使平调发展迎来了曙光。今年年初,宁海平调《姹紫嫣红》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暖场节目资源库,将有机会登上杭州亚运会舞台,向世界展示宁海平调艺术的魅力。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的文化艺术。珍稀剧种宁海平调,是宁波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启程再出发,宁海平调也需要全社会的助力。


来源:宁波档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6jKg6zQcHuOSJZFROjLNQ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