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奉化产的虎头牌蚊香 来源:网络 对于蚊子那恼人的“嗡嗡”声,上千年前的古人就早已经不胜其扰。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在《天运篇》道出了自己的辛酸,被蚊子咬得一晚上都睡不着:“蚊虫噆肤,则通宵不寐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更是蚊子的头号“黑粉”。他写的诗直接取名《憎蚊》,从诗中的只言片语便可以看出欧阳修的崩溃心情:“虽微无柰众,惟小难防毒。”“丛身疑陷围,聒耳如遭哭。”古人们为了驱蚊,除了用扇子赶,还有燃烧艾草,种植除虫菊等手段。但这些原始的“攻击”,有时候还不如“防守”的物理手段更加有效。
著名的宁波帮人士方液仙 来源:网络 现代蚊香的发明者是日本人上山英一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品牌的蚊香垄断了中国市场。这个时候,有位宁波帮人士出来打破了这种垄断。方液仙(1893—1940) ,字传沆,镇海骆驼桥桕墅方村(今属宁波市镇海区) 人,生于上海。他早年毕业于宁波斐迪中学,后就读上海中西书院,从德人窦伯烈学化学。生于乱世,他耳闻目睹列强横行、洋货泛滥,萌生了实业救国之心,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该厂不仅生产“三星牌”花露水、雪花膏等日化用品,还推出了以天然灭虫剂除虫菊为主要原料的“三星牌”蚊香。
20世纪80年代,“三星牌”蚊香远销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及地区。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仍占据国内市场前列。直到片型电蚊香、液体电蚊香、电子蚊香等产品的陆续推出,传统蚊香才慢慢被人遗忘。 民国时期的花露水商标 来源:网络 现在的“六神牌”花露水 来源:网络 “水仙牌”风油精 来源:网络 爱国卫生运动中的驱蚊往事 宁波市民在清洗房屋中 来源: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专业人员正在使用机动喷雾机灭蚊 来源:中国宁波网 来源:宁波档案 |
家里孩子就要高考了,最近很焦虑,看到网上有人说,上的是普通高中,不是好的高中,985/221别想了,能考上
亲戚孩子,本科,211学校毕业一年,学的是英语类,来宁波找工作,之前准备考试啥的,几乎没什么工作经验,
看到了M6老板深夜的一封信,大家怎么看?现在感觉很多人都不会去预充值了,有时候虽然多充多送,但是风险还
好久没有做动车去上海了,查了一下,基本上要140起,最贵的要170多,很多都是160这样。
去天港禧悦吃饭,没想到一看菜单傻眼了,整张菜单看下来就没有价格低的菜,既然都进来坐下了,也不好意思走
周末去逛街,商城衣服琳琅满目,价格高的离谱,我这月薪过万的,都不敢下手买一件二件,却成了以前瞧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