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宁波调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在湾底村,他殷切嘱咐: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这个指示,就是一盏指路明灯。一场生动而深刻的乡村振兴新实践在鄞州铺开,奏响乡村山水田园“共富曲”。 图为湾底村党员宣誓广场。 党建铸魂,赋能振兴征程 “大棚里种出的都是‘金疙瘩’,不出村就能上下班,放在几十年前可真不敢想,现在再看我们村,大家伙精神气有了,村里环境也发生了大变化,幸福极了……”4月18日,谈及乡村振兴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下应街道湾底村党委书记蔡国成难掩心中喜悦。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赛道,湾底村党委始终不忘嘱托,牢牢牵住党建统领这个“牛鼻子”,激活党建“红色引擎”,更加大胆地探索农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铺实乡村振兴“共富路”。 在湾底村,党员干部带头干。老书记吴祖楣一干就是40年;广大党员干部凭着“气力吃亏得起、闲话吃亏得起、钞票吃亏得起”的“三个吃亏”精神,带领湾底村闯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农、商、旅特色产业异军突起的新路。 目前湾底村净资产达到12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4458万元,成为鄞州乡村振兴的典范。今年湾底村又以“未来乡村”建设为契机,做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智能玻璃温室项目,推广农业生产数字化监测远程调控系统,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阔。 湾底村的腾飞,吹响了鄞州乡村振兴的号角。鄞州以浙江实施“千万工程”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鄞州作出“湾底嘱托”20周年为契机,深化“千万工程”和“精特亮”创建,开展“融合创深、全域创美”行动,提出“接二连三”的农业发展之路、全景打造的环境治理之路、统筹联动的镇村建设之路、一批新时代乡村持续涌现。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7个、省级特色精品村23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88个。今年要新建省级未来乡村3个,目前累计已建成5个,市级善治示范村30个,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产业支撑,释放振兴动能 产业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 每到周末,走进东钱湖畔的韩岭老街,游客如织,沿街店铺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停车场一位难求。民宿时不时有客人进进出出,农家饭店生意格外火爆。 “现在是旺季,韩岭村日均客流量超5000人次,节假日则更多,有两三万人次。”韩岭村党支部书记陆平国这样告诉记者。 近年来,韩岭村成功搭上乡村旅游这趟高速列车,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去年,全村接待旅游总人数超200万人次,年旅游产值收入4亿元,而4年前,韩岭村的村集体收入仅为200万元。 “跳出农业求发展”,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鄞州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农村创新创业发展之路。 鄞州以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契机,制订了《鄞州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行动计划》,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收富民放在突出位置,推广合作开发、飞地投资、共富工坊等模式,持续增强农村的“造血能力”,因地制宜培育文创旅游、电商物流等新业态,积极探索闲置农房激活利用路径、村民“家门口”就业,巩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去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90%。 人才先行,蓄积振兴力量 在鄞州,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活水”。 “环境更美了,收入更多了,旅游休闲配套项目的落地,带来了大量游客,我们村民卖农产品,腰包也鼓起来了。”提起村子的变化,三塘村村民陈君波有感而发。 三塘村的嬗变,受益于“大学小镇”模式。2021年4月,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与东吴镇签订合作协议,以政府引导、村民主导、大学开导为特色的“大学小镇”开始落地。由宁波大学全面对接东吴镇13个村社。 乡亲吐心声,基层发呼声,大学有应声。300多名师生深入东吴,帮助解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难点、痛点。一年多来,硕果累累:天童老街、传统木作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从沉睡的“老天爷经济”,成为推动共富的“老百姓经济”;仅复种东吴特色农产品“小白西瓜”一项,便为农户人均增收逾5000元。 最近,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为代表的14位院士和10余位知名高校相关负责人齐聚东吴镇,见证“大学小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模式的正式发布,让东吴镇乡村振兴的共富智库进一步壮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鄞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瞄准产业兴旺,通过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谱写乡村振兴的共富乐章。 来源:鄞响客户端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