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的宁波港客运码头广场 余德富 摄 上海到宁波的船票 来源:宁波市档案馆馆藏 “轮船码头”这一称呼的历史远远要早于“宁波港客运站”。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甬江边开始设立洋行、修筑马路和建造码头仓库。宁波轮船码头始于1862年,位于宁波江北岸,最早由美商旗昌洋行创办的上海轮船公司经营,专走沪甬航线(旧时多称为“申甬线”,“沪”与“申”都是上海的简称)。 1844年宁波开埠之后,江北岸外滩是宁波港的早期码头 来源:《宁波旧影》 之后,英国太古洋行开始在外滩修筑码头,加入沪甬航线的轮船客货运输,其主力客船是“北京”和“新北京”轮,因此太古码头也叫“北京码头”。1874年,官办民营的轮船招商局在太古码头北侧修建了招商码头,参与沪甬航线的营运,并在1877年收购了经营管理不善的旗昌轮船公司。至1908年,在这条沪甬航道上,主要是英国太古公司之“北京”轮、法商东方公司之“立大”轮以及轮船招商局之“江天”轮,呈三足鼎立之势。 早期江北岸外滩码头明信片 来源:网络 20世纪30年代的外滩外马路 来源:《宁波旧影》 1939年外滩轮船码头 来源:《亚东印画辑》 新中国成立后,外滩及下白沙一带港区运输归上海港务局分管。之后宁波港务局成立,轮船码头归宁波港客运站负责经营。宁波港在这里成立了装卸作业区和客运站,原来的专用码头成了公用码头,名字分别改为车站路码头、扬善路码头和二横街码头等。至此,宁波与省内沿海和舟山各地的海上客运由省市地方轮船公司承担,而沪甬航线上的海上客运业务则由上海海运管理局(前身为轮船招商局)独家运营。在这个时期,“民主三号”是航线上的固定客轮。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民主三号”变成了“工农兵3”。当然,宁波人为了方便,都喜欢叫“上海轮船”。 上海到宁波的船票 来源:中国宁波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江北岸轮船码头非常热闹。码头上有许多开往附近岛屿的航班,如到定海、沈家门的,到普陀山、嵊泗的等等。当然人气最旺的还属上海轮船。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总有那么多的人从上海来,也总有那么多的人到上海去,春节期间更是一票难求,连增开临时航班都满足不了。每当轮船停靠在宁波轮船码头,乘客们涌向舱口,舱门打开了,大家依次下船。到码头上接客的人,掂起脚尖,瞪大双眼在人群中寻找要接的人。两地之间的亲情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1978年轮船码头一带 来源:《甬城记忆——宁波市档案馆馆藏影像档案选编》 上世纪70年代的轮船码头 来源:《甬城记忆——宁波市档案馆馆藏影像档案选编》 上世纪80年代宁波港客运站大楼 余德富 摄 这一时期,“工农兵3”退出了营运,其他不少以“工农兵”打头的航船也改了名,取而代之的是“庆新”和“贺新”,另外还有“繁新”和“荣新”等新船轮流停靠宁波。1985年,沪甬航线上又新增了两艘航船。这样宁波、上海两地每天都有两班客轮开航。之后宁波海运公司的“天封”轮投入沪甬航线营运,上海轮船一票难求的问题终于得到缓解。 上世纪80年代的宁波轮船码头来源:《甬城记忆——宁波市档案馆馆藏影像档案选编》 1987年2月,宁波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甬兴”轮,作为沪甬航线第一艘高速客轮投入运营,至90年代初鼎盛时期,宁波至上海每天仅“新”字号客轮就有四班,再加上“天封”轮以及“甬兴”“海马”“飞翔”等高速客轮,一天内共有十多班轮船开往上海,客流量达到93万人次。 沪甬线停航前夕的宁波港客运码头 陆锋 摄 来源:中国宁波网 如今的宁波美术馆 来源:宁波美术馆官网 如今的老外滩码头附近一景 陈志鹏 摄 |
发表于 2023/04/03 16:03:32 来自 澳大利亚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