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守护党章”“毁家办学”“捐赠天一阁”,宁波张人亚故居背后有这些往事......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3/02/20 09:40:50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今年是革命烈士、第一部党章守护者张人亚诞辰125周年。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张人亚故居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因故居前面的西南侧有张氏宗祠,故本地人称为“祠堂后”。这是一座建于清中晚期的三合院,院落坐北朝南,院内正房为三间两弄,东西厢房各为两层楼房,计有三间一弄。院内建筑都以条石为基,并用石板铺地。张人亚事迹的展厅就位于院内的西北侧,展厅分为上下两层。

张人亚故居俯拍 供图:陈一鸣



守护党章的张人亚

张人亚(1898-1932),出生于霞浦街道张氏宗祠后侧一个宅院内,是家中次子。父亲张爵谦原本给他起的名字是静泉,谱名守和。“人亚”是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字。张爵谦夫妇靠种田和做兼职厨师供养孩子们上村里的学堂。幼年的张人亚,就在其堂兄张兆泰创办的霞浦学堂里读书。

张人亚同志1927年留影 来源:网络


张人亚故居 陈一鸣 摄


1913年,15岁的张人亚为了替家庭分担生活压力,辍学去了上海,在银楼当了金银饰品制作工人。在上海做学徒期间,张人亚接触了进步书刊。因为他出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人亚故居中的展厅 来源:宁波市纪委市监委


1924年,张人亚被派往苏联学习,之后又回上海积极组织反帝运动。1927年初,为配合北伐军光复上海,张人亚奉命回国担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筹办《平民日报》。当年2月,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创刊,张人亚动员其胞弟张静茂改名张矜平,参加了报社的发行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张人亚转入地下工作。

张人亚铜像 来源:宁波市纪委市监委


1928年冬的一天,张人亚突然回到霞浦老家告诉其父张爵谦,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迁了,要求其父把他带回家的一大批书刊和党内文件秘密藏好。几天后,张爵谦向邻居们声称:他的二儿子长期在外不归,恐怕早已死了。于是就在长山岗上,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张人亚一侧安放的是空棺。作为张人亚“衣冠冢”,张爵谦把儿子托付的书刊文件放在衣物底下,秘密藏在空棺内。不幸的是,1932年12月1日,张人亚由瑞金前往长汀检查工作时,因劳累过度,中途患病抢救不及而病逝,时年35岁。原来是用来保存张人亚秘藏书刊和党内文件的“衣冠冢”,成为了烈士真正的衣冠冢。

张人亚故居 贺霁 摄


后来的故事众所周知,他的父亲张爵谦老人机智勇敢地把这些文件书报埋藏在山上墓穴中达二十余年,解放后才重见天日。这就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唯一存世的中共“二大”的中文文献的由来,也由此保存下来了这份珍贵档案——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因此,张人亚同志被称为是中共第一部党章的“守护人”。



毁家办学的张樵庄

在张人亚故居三合院的东侧是其堂兄张兆泰的旧居。说起张兆泰,很多人不知其名,但是说起中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宁波天一阁,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天一阁是宁波的金名片,“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即由此演化而来。天一阁如今藏书三十余万册,内有“三家书”之一的“樵斋”藏书 ,其计目录为六万三千余册,占天一阁全部藏书的五分之一。这“樵斋”藏书就与张兆泰先生有关。

张兆泰先生照片 陈一鸣 供图


霞浦新学堂的创办人张兆泰(1879—1918),谱名万和,又字晚荷,“樵庄”是他的号。张兆泰是张人亚的堂兄,为清末的县学生员。中日甲午战争后,国势颓微,国人亟图自强。有识之士痛感“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在霞浦的张兆泰感于清廷腐朽,外患不绝,认为救国家必先开启民智。为实现抱负,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其家前面的张氏宗祠内创办新学,结果遭到家族保守势力的阻挠,桌椅尽毁,只得暂时把学生迁入自己家中来授课。这事在1906年4月3日的《申报》上也有记载。


张兆泰家的三合院本来就是家族几家合住,办学校毕竟太小。为了信念,不久他就变卖田产,多方奔走,筹措资金,买下了门前的地皮并建造校舍,终于办起了新式学堂。学生也由初时的20余名发展到200余名。这就是如今霞浦小学的前身。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宁波北仑霞浦小学的铜质徽章 来源:网络


民国时期鄞县通志馆文献志主任,与冯君木一起被称为“甬上名儒”的张原炜先生在他的文集《葑里剩稿》中就有一篇《镇海张樵庄先生传》,由衷地称赞他毁家办学一如古代侠客。之后当地学舍遍布、人文蔚起,张兆泰当居首功。

“樵斋”藏书捐天一阁


“樵斋藏书五万余卷,原拟在镇海霞浦张建造樵庄图书馆,纪念先师张樵庄先生于逊清在乡毁家兴学,作育人材之艰苦劳绩。嗣以霞浦地处僻壤,对经久保管条件容有未足,爰筹划再三,为策万全,当于一九五七年七月商得宁波文化处同意,将该藏书悉数捐赠天一阁,另辟室陈列,并缮就藏书目录一式六份,分存天一阁、浙江文化局、宁波文化处、镇海文教局、霞浦文物馆、樵斋主人六处,籍免散失,以垂久远”。

樵斋藏书捐赠天一阁经过陈一鸣 供图(下同)


这是张季言先生在1957年9月捐书时写的字条。后来经天一阁工作人员整理后发现,所捐数目不止此数,应该共计530部,14390册,63981卷。


樵斋藏书总目


张季言是张兆泰新办霞浦学堂的第一届学生,名玥琛。从霞浦学堂毕业后就读于浙江第四中学(今宁波中学),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其间曾被公派到日本考察。回国后任南京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室仪器工场主任之职。


张季言先生身处内忧外患的旧中国,青年时期就萌生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志向。他先是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着在上海招摹了三四名员工申办起星星工业社,从制作寒暑表(温度计)开始,不久就制作出中国第一支国产温度计,供不应求。接着他辞去公职,致力于仪器仪表的研制和生产,并逐渐发展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的规模企业。解放后,企业改造成为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其间他还曾被调往东北医药公司任职,并兼任精密仪器厂筹委会主任。

张季言先生与冯贞群先生的照片


张季言在少年时代就被老师张樵庄这种百折不挠创办新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当他事业有成,有了资金积累之后,为了纪念先师遗德,他一直计划着要在自己的家乡霞浦建造一所颇有规模的图书馆,并以先师的号“樵庄”来命名,以让后人记住先师毁家兴学、培育人才的精神。他奔走各方,不惜重金陆续购入珍贵古籍暂寄在自己上海的寓所中,准备在适当时机回乡建造樵庄图书馆。这在1937年季言先生的便笺“樵斋题跋”上就可看到。

樵斋题跋


后来建造图书馆的计划因故被搁置。1957年9月,他毅然决定将倾其毕生心血所购入的古籍悉数无偿捐赠给天一阁,使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

1957年10月26日《宁波报》中关于张季言先生赠书的报道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若论对党忠诚,张人亚同志可谓表率;若论尊师重学,张季言先生堪称楷模。正是舍家办学的精神,激励着这两个学生,使他们各自为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的宁波被誉为“中国院士之乡”,这里面就有像张兆泰先生这样的前辈一份功劳。这些故事都是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宁波档案

作者:陈一鸣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xZhKtdC2hWTmA2xOOyjpA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