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一种愁到灵魂和骨髓里的乡愁  [复制]

阅读[] 回复[2]

发表于 2022/11/29 11:58:43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最近一段时间,重温《呐喊》这部小说集,感触很深。这本书应该是愤怒的,它给我的感觉沉甸甸的。先生的呐喊,将永远会被铭记,因为那是激越的呐喊。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述病态社会微小人物的辛酸和悲境,实质在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它并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作品,而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病历本。可以想象,当时的时局如此艰难,世路又是如此坎坷,我们庆幸有鲁迅这样的写作者。

这篇经典小说体裁,主要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生活形象为主,和散文相比,小说可能本身便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一个霸占了课本很多年的“课霸”,鲁迅和他的文章一直陪伴着我们长大。在鲁迅的作品里, 没有华丽的语言,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的每一篇都是精华。在阅读中,我也仿佛走进了鲁迅的世界,那个印象中有着严肃冷峻的鲁迅学者,忽然变得温情起来,不再晦涩,仿佛能够与他靠近,倾听他的故事,如此多才多艺的鲁迅该是多么有趣啊!

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小城,那可曾是我儿时的梦想之地。2015年的那个夏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我来到了绍兴,来到这样一座安静充满文化底蕴的小城,感觉很亲切。到绍兴,最不容错过的就是鲁迅故里,这里中国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敬崇鲁迅先生笔轨,因成长在这里,我怀着敬仰去探访了鲁迅故居, 这里流淌着江南韵味。推开门,“嘎吱”一声,时光仿佛在此停驻,我似乎望见了被称为中国脊梁的鲁迅先生从这里启蒙。幽深的古树,白墙黑瓦的房屋,穿过百草园,如此近距离品读三味书屋,我也是不枉此行。从此,我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我在鲁迅故居【百草园】拍的留影,至今一直没换过。曾有人说过我,从微信头像里可以看出,猜测我是个鲁迅迷,我笑而不语。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中秋前夕很荣幸再获工惠悦读平台赠书《呐喊》。在自序里,小小年纪的鲁迅就经历了世态炎凉。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先生的文笔中多是带着浓重的批判味道,简洁而不失风采,沉重又不乏乐观,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跃然纸上。鲁迅先生的笔下有着丰富多彩的绍兴回忆和绍兴故事。在小学,鲁迅是身手矫捷、顽皮伶俐的迅哥儿。在初中看少年鲁迅,温情中带着一丝惆怅。到了高中,鲁迅成了怒目金刚,犀利冷峻的“匹夫有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革命思想家。

短篇小说集《呐喊》包含了《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从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来看,其主要运用了三种讽刺手法,分别为:嬉笑式讽刺、白描式讽刺、叱骂式讽刺。鲁迅,就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且闪耀着新思想的年代,他为了唤醒愚昧无知的中国人,便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将嬉笑怒骂的讽刺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用心走进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他们似乎都是平凡无奇的市井白丁,数最令我最感动的还是那篇《故乡》。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在先生的笔下,难忘的不仅有故乡,还有故人,还有那种难忘的别样“乡愁”。这次重温《故乡》,重新与闰土和杨二嫂见面,他们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先生用"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主线贯穿全文,并将主线的景物、人物和场景等表达得淋漓尽致。读了《故乡》,我似乎有些理解鲁迅先生为何弃医从文,因为当时最可怕的不是身体的顽疾,而是精神的疾病。

《故乡》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主要刻画了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一个是少年闰土,一个是豆腐西施杨二嫂。闰土是鲁迅儿时要好的伙伴,但时隔30年,再次相遇却没有久违的惊喜。再读那一句“老爷”,简单二字,道出了先生的感慨痛心,也让摩挲纸页的读者倍感心碎。闰土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当年那个先生在内心所亲近的人物,却变得如此陌生,如此恭维。这一切,鲁迅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一路上满眼沧桑的悲凉景象加上旅途的舟车劳顿,令鲁迅疲惫不堪,而“闰土的时代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鲁迅《故乡》中包含的最大的悲哀和痛苦。

诚然,少年不知成年人的苦楚,生活中有太多艰辛,而被生活蹂躏的我们变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模样,鲁迅笔下的闰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另外一个是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其命运也不太好。几十年没见,这次再见到她,杨二嫂也由原来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一个舌尖嘴利、爱贪小便宜的“圆规”。年轻时候肆意挥霍,不知进取,等到老了又变得尖酸刻薄,爱占便宜的人。在字里行间都能看出鲁迅的厌恶之情,跃然纸上。可以看到,小市民心理如此卑劣!那个社会中的人性又是如此的自私可怜。

常说落叶归根,少小离家几十载乡音也不会改变。因为在传统的思想里,故乡是能够带给我们心灵安定的所在。在许多文人笔下的《故乡》,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乡愁,二是闲情逸致,而鲁迅的《故乡》恰恰是一篇没有乡愁、没有闲情逸致的《故乡》。《故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忧郁的美,忧郁是悠长的,这种美也是悠长的。小说《故乡》的结尾,“我”的眼前再一次“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简简单单几个字竟叫人回味无穷。

掩卷沉思,《故乡》——非同寻常、意味深长;经典的场景,经典的人物,都让《故乡》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不可复制的“这一个”。抛开鲁迅先生文中的批判性不说,《故乡》带给我更多的是对童年的回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那一缕乡愁。《故乡》主要传达了一个词——“改变”。故乡的物和人都不是鲁迅所希望的,鲁迅的希望是:“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离愁、悲苦、变化、希翼,鲁迅先生的乡愁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那种乡愁像是最难捉摸的旧爱, 那是一种别样的“乡愁”,更是一种愁到灵魂和骨髓里的乡愁!

[恭喜,此贴已于2022-11-30 15:57:56 在情缘随笔 被 海棠春睡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2/11/29 16:35:39 来自 浙江

很经典

    发表于 2022/11/29 18:47:37 来自 浙江宁波

    《阿Q……》、《狂人……》,绝对的经世之作,说尽了世道人心。不由得让我对他老先生顶礼膜拜。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