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是“黉河”还是“横河”?宁波中山广场附近的这条街传承老城故事!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2/10/17 10:05:43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横河街是属于宁波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北面的一条街巷。横河街在清代光绪年间,叫黉(hóng)河头巷,因巷的南面有一条小河,叫“黉河”。《宁波府志》里提到“黉河,府志西北百步,四周学宫。”

横河街 冯勇 摄





横河街由来
“黉”字在古代是“学校”的意思,具体指的就是宁波当时最高学府孔庙,又叫府学。黉河,就是学校边上的河。在那个年代,这是一条充满书气墨香味的巷子。


关于“黉河”的记载 来源:康熙《宁波府志》



府学原址,大概位于今天中山广场里面凹下去的那个地方。现存的遗迹有泮池,用玻璃罩起来了,1998年考古过。前些年,解放北路拓宽还挖出过两个石抱鼓,是宋代的遗物,体型很大。



黉河府学 来源:《1914年宁波城厢图》



在《宁波旧影》中,有一张19世纪60年代孔庙大成殿的老照片,由外国人拍摄。天一阁博物馆内,还有迁移过去的尊经阁及碑刻。


19世纪60年代的宁波孔庙大成殿 来源:《宁波旧影》



一直到1912年,府学随府制而废。1929年,改旧射圃为市立运动场所。1930年,除大成殿(古物陈列所)、教谕署(为场员办公室)及尊经阁外,其余均拆除,变卖旧材以充运动场建设经费。1935年,尊经阁迁往天一阁后。原府学古址以后一直为市体育场,1998年改建为中山广场。


宁波中山广场 冯勇 摄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宁波府泮池和清澜池(鼓楼前),到了春天,青蛙都不会叫,是备守李夷庚镇住了它们。如果有一年突然叫了,那就是宁波要出状元了。



古籍中关于李夷庚的记载 来源:《宝庆四明志》


古籍中关于清澜池的记载 来源:《宝庆四明志》



而“横河街”这个名字的出现要等到民国时期,因为“黉”字不好写,才改成了谐音的横河街。


黉河街的标志 来源:冯勇 摄



除了依着黉河,横河街还贴着北城墙的脚下。这里的城墙是指唐朝年间明州刺史黄晟筑的外城,也叫“罗城”。


古籍中的罗城图 来源:《宝庆四明志》



横河街在罗城的永丰门和盐仓门(和义门)之间。当时在横河街的位置,还建造有一座报德观来纪念唐代明州刺史黄晟保境安民的功绩。


古籍中关于报德观的记载 来源:《四明谈助》


报德观和佽飞庙 来源:《宁郡地舆图》


和义门和永丰门的位置 来源:《1914年宁波城厢图》



横河街原来有一池,名为“蜃池”,堪与日、月两湖齐名。当时宁波城水源由它山堰、广德湖引水入城。两路水入城后积蓄于日、月两湖,并引之于城的西北隅,凿池停蓄,形成蜃池。可以说,蜃池在当时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是宁波城西北面老百姓最重要的饮用水处所。


古籍中关于蜃池的记载 来源:《四明谈助》



根据《四明谈助》记载,元至正《四明续志》云蜃池或曰即蛟池。


古籍中关于蜃池的记载 来源:《四明续志》


而这“蛟池”是因明州刺史黄晟的传说而得名的。相传他曾斩杀蛟龙,保地方平安。


古籍中关于“黄晟斩蛟”的记载 来源:《四明谈助》



《鄞县通志》记载:“横河街,东至北大路西至双池头。旧名双池头横河街。”


古籍中关于老街的相关记载 来源:《鄞县通志·與地志》



“双池头”即双池街,在永丰巷西边与之平行,现已不复存在。


双池头的位置 来源:《宁郡地舆图》



《鄞县通志·與地志》里同时记载,“双池头双池,永丰里东林庵左右首。池为椭圆形,中介以隄分左右二池。” 说起双池,我母亲都有印象,她也知道大概位置。



古籍中关于双池头双池的记载 来源:《鄞县通志·與地志》



《1936年鄞县城厢图》上横河街与《鄞县通志》记载的如出一辙。上世纪50年代,因城市发展,马路拓宽,黉河被填塞,只留下了这条小街,但横河街位置走向基本没变。不过,七八十年代我小时候横河街向西已延伸至如今的孝闻街北段(双池巷主路),并入的应是与横河街相连的这段双池巷。


老地图中的横河街 来源:《1936年鄞县城厢图》





横河街发展
在中山广场建造完成后,横河街东段发生改变,向东至北大路改成向东北至永丰路。如今,横河街在永丰巷口也成为了海曙中心小学西校区学生的放学通道了。


导航地图上的横河街 来源:高德地图



现在横河街上保留的老宅基本都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不少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民族资本家,对宁波近代经济发展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那个时期,这是一条飘着铜钿银元味的老街。


横河老街 冯勇 摄(下同)



横河街的“头”现在已开在永丰路,可能之前已经习惯了,一下子倒不太适应。


横河街



如今这里建了个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中心,看着挺有艺术感,想去里面拍些资料,但发现还没有开放。


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中心



走过展示中心右拐才算真正进入了横河老街。这里有一段拦截不通的路,小时候记得属于横河街东段,可以一直上去到解放北路(北大路),广仁街东北段也在此与之相通。附近曾有我母亲就读过的邮电小学以及旁边的宁波市文化馆,它们大概就在展示中心背面这个位置,记得对面还有个公共厕所。记得学生时代,我中午在家吃完饭后,经常急着赶回学校去打乒乓球。那时会走广仁街到横河街东段,然后在解放北路口乘坐6路公交车。


横河街东段



如今的横河街开始的这段也已经快不认识了。左边属于中山广场,以前广仁街1号所在的石库弄就在附近;右边都是多层的现代房子,大概从8号到21号。据我母亲回忆,这片地以前有处打井水的,还有俗称“讨饭墙门”的也在这周边,但所谓的“讨饭墙门”其实是没有墙门的。真正的老房子还是得从大桥街交汇处下去,基本集中在左侧。


横河街上的现代民居


横河街老宅





横河街老宅
和大桥街相连的第一幢老屋是横河街30号。今年四月份第一次去时,大门开着,进去拍了几张照片。里面有衣服挂着,椅子放着,小车停着,但没见到人。


横河街30号


室内照片


窗外风景



窗外的世界,让人仿佛回到童年。好想大喊一下,说不定对面的楼里会探出个小脑袋来,相约去楼下玩耍。


窗外风景



30号的隔壁是32号。2014年过来时还有门牌号,现在没看到了。


老街风景



老街比较狭窄,如果要拍全貌就得斜着拍,还要蹲下来,避开树木的过多遮挡。右边还有条短短的弄堂开了道小门,里面又是一片天地。


街中老宅


狭窄的老街弄堂





横河街林宅
下去就是横河街上最具代表性的老房子——林宅。横河街林宅位于横河街38号、孙家巷13号,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林宅


林宅


林宅



2003年8月,林宅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门口铜色标牌的形状也很有特点,是《宁郡地舆图》上宁波罗城的外形,六道城门清晰可见。最上面的两道门分别为永丰门和和义门,秀水街区在这两道门的下方。


林宅的标牌



林宅是由民国时期一位林姓的冷藏公司老板建造,分东西独立的两个院落,横跨孙家巷,是宁波中西合璧建筑中的佳作。


林宅


网上林宅的照片都是位于横河街38号(与孙家巷交汇处)的东院落,是主体建筑,气势宏大,由前后两进组成,旁有偏房。


林宅



林宅的大门朝北,需拾级而上。2014年过来时,林宅的大门敞开,门牌号仍在。可惜2019年和2022年过来时,大门紧闭,也没有找到门牌。


2014年时林宅的大门


门分为左右两扇,由整块三寸厚的木材经铁皮包制而成,各有一个狮子衔环样式的铁铸门扣,门的两边是水泥磨石子罗马柱。


门楣上书“德门重辉”


东院落的墙界石已经模糊不清



如今的老屋显得孤独,墙面经历了岁月的流转留下了沧桑印记,唯有在夹缝中生存的野花小树在阳光下展露生机。


老墙上长出的植物



与林宅一巷之隔的是横河街40号。这是座四层楼房,在一群老宅的包围下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横河街40号



多层楼西边的这幢老屋也是宁波市历史建筑,是以前横河街上典型的民居。


横河街民居



这里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两开间二层楼房,单檐硬山式。现在一整个门面都被遮住,不知以前的容貌如何。


横河街民居





鹤年坊
与这处老宅相连的是横河街上另一代表性建筑——鹤年坊。


鹤年坊



鹤年坊位于横河街44、50、56号,2003年8月14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不知道为什么,门牌号是有间隔跨越的,但从一座坊就占有三个门牌号就可看得出这座建筑的宏大。


鹤年坊的标牌


鹤年坊的铜制标牌



鹤年坊坐西朝东,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三进风格一致的建筑组成。每进北侧外墙上开设大门,条石门框上面分别刻有“鹤年坊一弄”“鹤年坊二弄”“鹤年坊三弄”以示区别。一弄面阔六开间,二弄面阔七开间,三弄面阔八开间,都无檐廊。


横河街44号



横河街44号是鹤年坊一弄,门框上只有“鹤年坊”三字的印迹,并无“一弄”二字。


横河街44号


横河街50号是鹤年坊二弄,是三个门牌里比较清晰的


鹤年坊二弄


横河街56号是鹤年坊三弄,那个“三”字第一横已很模糊,乍一看也像个“二”字。


横河街56号


年坊三弄



鹤年坊为民国时期的租赁专用房屋,典型的“七十二家房客”式的出租房屋群落。房子是由上海铁厂杨老板出资孝敬丈母娘,专门用作出租收益。


鹤年坊老宅


年坊老宅



鹤年坊保存完整,布局独特,有专家建议日后建成青年旅舍,倒是挺契合旧时功能。


年坊外墙





对街风景


从横河街30号到鹤年坊的56号,都是在记录半边街,那对街又有什么呢?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读小学时,对街横河街35号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宁波市聋哑学校。学校从1970年开始就已经在了,一直到2002年才搬走,听我母亲讲聋哑学校之前也是一所学校。到了2014年时,对面成为了多层房子,外面也已打上围墙。


横河街35号附近


近几年,这里成了月子中心,新造了好几幢全新玻璃房。而对半街唯一仅存的老房子在德威斯的尽头,鹤年坊的斜对面。


横河街55号民宅



这里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同样为民国时期的建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看着这里的建筑,有一种穿越之感


门楣上的雕花精致,最难得的是完整。虽稍显陈旧,但相比林宅更为原始。


门楣



老宅东西墙基分别有两块镌刻“晋泰记房”的墙脚石,西墙基上的字稍显清楚。


老宅的东西墙基



横河街东南段到此为止,这里是横河街的精华所在,连墙上的宣传画描绘的也是此段的风貌。


横河街


墙上的宣传画





小学记忆
横河街中段现在是海曙区中心小学西校区。虽然我就读的海小以前在靠近解放北路中山西路的蔡家巷,但看到海小的牌子还是会有一股亲切感。


海曙中心小学西校区



手机地图显示,横河街在这里被学校截断,以至于去西北段我是从永丰路绕到孝闻街走的。结果到那里才发现我是一味相信导航了,其实学校旁边有条家长接送通道,过去就是学校的北大门。


海曙中心小学西校区


海曙中心小学西校区北大门





横河街虞宅
横河街西北段还有幢老宅不得不提,那就是虞宅,就在学校的旁边。


横河街虞宅


横河街虞宅



横河街虞宅位于横河街72号(靠近孝闻街)。2003年8月14日,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虞宅建造工艺精湛,是一处具有中西合璧风格,时代特征明显的建筑。其中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原朝北大门门楣上书“载庐”两字。据调查,此宅建于1912年左右,系宁波帮商人虞洽卿的在甬别墅。虞氏的一生,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虞宅内部



一条横河街,承载了宁波几代人的记忆。在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老街像是被岁月磨砺过的老人,透露出少有的古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来源:宁波档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PkUki_dkdWnij4pGkQZQ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