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12年 万达时代 宁波购物中心元年为2006年,以鄞州万达开业为标志,宁波的商业地产步入了购物中心时代。从2006年到2012年,宁波能严格称为购物中心的广场,仅有鄞州万达、世纪东方广场、和义大道,以及一个勉强有点像购物中心的酷购。 和义大道 这几家购物中心从设计上,反而是体量更小的和义路大道更接近当时的一流购物中心水准,且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的互动做的非常理想。 最成功的无疑是万达。虽然其设计理念、业态布局均非属当时国内一流,但如此庞大的纯室内广场,加上明亮充裕的公共空间、丰富的业态、齐全的品牌、多个强势的主力店,让当时的宁波市民大开眼界,大呼过瘾。 如此,鄞州万达就成了无数宁波人对购物中心的初恋,即使后来不断有新的购物中心问世,依然不能取代鄞万在宁波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许多男女在万达相知,许多恋人在万达相识,许多友情在万达缔结,许多童年都有一段万达的温柔时光。而那些名闻遐迩的大片,仿佛只有去万达IMAX大厅观影,才更有仪式感。 万达问世约三年后,世纪东方问世。相比万达,世纪东方更懂得利用负一层空间的价值。但品牌号召力明显和万达不在同一层次,四楼因设计问题,始终处于动线死角。虽据守寸土寸金的老江东,地位终究比万达逊色不少。 鄞州万达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宁波本土。在全国的万达系统,鄞州万达都是经典的成功案例。引得全国各地的万达人,以至其他商管公司纷纷前来朝圣。万达掌门王健林,更是多次亲临,以宁波为万达福地。 万达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持了多年,直至2012年,才因两座全新广场的出现,稍受波动。它们便是宁波的购物中心双子星: 印象城、来福士 2012年——2020年 双星闪耀 印象城和来福士分属两大国际一流商管,深国投(印力)和凯德。名门正统,理念先进,实力过人。 因此一出手,就把宁波购物中心的设计水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FrankChen摄 相比上一代购物中心,两大广场都配置了更充裕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来福士的超大中庭,成为聚集客流,举办大型活动,承载大型游乐设施的主阵地。印象城中庭虽远不如来福士,但通过举办各类时尚的展秀,持续制造热门话题。 更合理的动线设计和空间设计,让两大广场呈现了更丰富的商铺展示面,营造了更理想的视觉效果,也消除了动线死角。 在业态布局上,两大广场都做到了层层有餐饮,并在顶楼密集布局餐饮业态。一则解决了饭点的人气不均问题,二则也解决了顶楼人气问题。客流的时空分布更均匀。 在更细化的布局上,一楼以人气轻餐饮和当时流行的快时尚为主力,一来提高了坪效,二来吸引客流常驻。在其他各楼层,也均匀布局轻餐饮,触发各种偶发消费,也为临近的店铺驻留了人气。 停车场将进出口分离,梳理出更顺畅的车行动线。再利用下沉广场,实现更多点的客流导入。 在管理上更是可圈可点。对所有店铺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不仅以销售额为考核,也对其客流引导,业态互动效果进行考评,再结合及时的店铺换址、更新、升级,时不时赋予客群全新的消费体验。 而对宁波的时尚人群来说,这两大广场还有更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印象城,通过同步北上广深的各类展秀活动,如蔡康永的“秘密书房”、赫本展、熊本的春日主题、小黄人印象之旅、纽约客漫画的中国首站等等,让宁波及时触摸到了时尚的脉搏,拉近了与潮流的距离。 可以说,万达影响了一代宁波人的消费观,印象城和来福士则影响了他们的下一代。 不过,尽管两大广场理念先进,管理一流,却始终无法撼动鄞州万达的霸主地位。其原因就在于两座广场先天的硬伤——体量。纯商业空间均不及万达1/3,无法起到更强大的客流聚集,和客流辐射效果。 印象城的主力客群半径局限于老江东,海曙的部分、中河、潘火等区域,来福士主力客群半径,则在老三区,以及地铁开通后的宁大。无法形成类似万达的覆盖全城,甚至远及姜山、奉化的辐射力。 除了体量问题,两大广场也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定位上的挑战。 宁波人均收入虽高,富豪也多如牛毛,看似消费力可观,但高层级消费被沪杭严重虹吸,因此两座广场在开业后,都悄悄将定位向下微调。 比如来福士,其目前定位就比人民广场来福士低了不少。印象城开业时,曾有HM旗下北欧潮牌MONKI、日本最大休闲时尚时装COLLECT POINT,后均先后撤店。 不过两座广场的适应力都很强,经过快速调整,很快成为宁波潮男潮女的必去场所,引领了多年的宁波流行风尚。 有一句话叫出道即巅峰,这很可以形容2012年到2020年的宁波购物中心江湖。 虽然这一阶段宁波又涌现了多座购物中心,但没有一家在设计上和运营上超越印象城和来福士,更不能动摇万达的地位。宁波的购物中心整体发展,似乎进入了不进反退的尴尬境地。 比如环球银泰城,虽设计上已胜于万达,但市中心客流被万达严重截留,主力客群被截止于南部商务区。 又如东部银泰城和高鑫广场,动线和空间设计都只能说一般,地理位置也类似,都处于核心城区边缘,城区客群被其余广场分流。 明州里起初野心不小,以轻奢和潮牌为主打,市调做得也算充分。但依然高估了宁波市场的消费理念。再因业态上的先天不足(离住宅区太近,影响了餐饮业态的布局),管理经验的欠缺,不能分享太多万达的光芒。 FrankChen摄 宏泰压抑的空间,迷宫一般的动线,专业市场级别的设计,完全不能让人联想起台北101的荣光。 恒一诸广场均差强人意,江北万达远不及鄞州万达。至于天伦的改造,和空有光鲜名号的海港城,则都属于一场误会。 这一温吞水一般的状况直至2020年才稍见波澜。 当年开业的海曙印象城、万象汇,至少在设计上打平了印象城和来福士。只是一个输在地段,一个输在入场时机,所以影响力也没有超越来福士和印象城这对双子星。 一系列广场差强人意的走势,也给宁波人造成了这么两个不佳的印象: 一是认为宁波商业广场太多了,二是认为超大型购物中心有一个万达就够了,造不起第二个。 绿地缤纷城匪夷所思的“开业”,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这些印象。 真是如此吗?其实我一直持保留意见。尤其对第一点,即使在令人失望的2020年,我仍然坚持,宁波商业广场的核心痛点不是供应量太高,而是供应结构有问题——真正理想的购物中心太少。 我的这一观点,终于在2021年得到了事实的肯定。 2021年 迟来的救赎 我曾一再盛赞2021年的购物中心市场,那是一次厚积薄发,一次广场的迭代,也是一个购物中心的新元年。 阪急,冲破偏见,傲然而来。万象城,为大型购物中心彻底正名。 两座广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证明了宁波消费市场的潜力,也证明了真正影响购物中心发展的不是供应量,而是能否有经典的好产品。 阪急名为百货,但其业态之丰富,共同空间之华丽,使其更像是购物中心。除了上述意义,阪急另一层意义在于,如果产品和品牌足够好,一座购物中心的辐射面可以远超常规地域,扩展至周围城市,甚至省份。 阪急内部空间 FrankChen摄 更甚至,人们还在阪急的地下停车场发现了沪牌的存在,宁波的商业市场居然反杀了魔都,这场景本身就够魔幻的。 毕竟是阪急海外直营首店,影响力非同凡响。 万象城则展现了宁波购物中心的另一种可能。超大体量的广场,只要设计和业态布局合理,品牌丰富且有号召力,场景和氛围营造得当,地段也不太差,那就有成功的可能。 比如亲子和餐饮各占据两头,中庭以活动聚焦客流,同步拉动广场人气。 万象城内部空间 FrankChen摄 网红气质突出的空中星巴克,成为室内景观的一大亮点;顶楼花园延续客流驻留时间,也丰富了广场场景,继而丰富的来客体验。 大量的首店继续提升了人们的新鲜感,尤其在餐饮层,一家家门口排队领号的人群,几乎让人们每次来,都有未尽的遗憾,以此引诱客群的二次消费、三次消费。 当然万象城的成功,也离不开华润在万象汇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离不开山姆提前的区域消费习惯预热,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招商、运营和管理。 同样的体量,同样不错的地段,同样的山姆开路,奉化江畔的欢乐海岸表现就差强人意。如果不是万象城的横空出世,关于“宁波不适合建第二座大型购物中心”的说法,又将统治坊间舆论。 2021年的尾声,环宇城问世,虽然设计上有先天的不可抗缺陷,但其他设计尚可,又兼地段出众,也算是当年的一个小亮点。 遗憾、转机和希望并存的未来 在这场新元年到来的同时,宁波的购物中心也不乏遗憾的场景。 就在不久前,K11离开宁波的传言再度蔓延。而根据经验判断,类似上海淮海路的K11确实很难复现于宁波,传言半伪半真。 欢乐海岸仍没有太多起色,其中央水景倒成了周围居民休闲的新去处。 欢乐海岸 FrankChen摄 路劲新天地的黎明依然静悄悄,象一座迟迟打不开的盲盒,但人们对它的兴趣已淡然。高新湖滨印象城继续蛰伏,堪称商场界的不动明王。 几度陷入停工传闻的宝龙一城,但愿能如其定位,如期开业。 星悦城的正式开业再次推迟,早先流出来的品牌落位让人惊喜,不知真正开业时会实现几成。 天伦的停业装修,恒一租户的呼告,都在宣告本土商管公司正在遭遇的市场信任危机。 明州里倒是以"不欢迎广场舞",意外出位,抛弃曲高和寡的定位,引入更多餐饮业态后,人们在期待它的第二春 未来还有否新的转机?2021年之后的宁波购物中心,会不会像2012年之后的那些年,继续陷入停滞? 也许,年底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解答。 到时,金光百货完成升级,鄞州龙湖天街如期开业,这两份答卷的市场评分,也许正预示了宁波购物中心未来多年的走势。 一则,金光以南就是K11,二则宁波未来还至少有两座天街,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试水宁波的广场温度,试水在最糟糕的疫情时代,商业是否还有继续辉煌的可能。 当然,这是一个事关城运的大课题。人口、实体经济、消费力、产业结构、服务业水准、城市量级、合理的城市设计,都将决定一座城市线下消费市场的走势。由小见大,参透一座城市的底色。 |
发表于 2022/07/17 05:57:38 来自 浙江宁波
商业综合体严重饱和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08:56:41 来自 浙江宁波
交通好的阪急对面去看一下,那叫一个惨淡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08:44:03 来自 浙江宁波
中心区综合体密度太高,超过消费需求;轨道交通不完善,不能很好覆盖周边区县年轻群体,引流能力差;线上消费降维打击,除了餐饮亲子其他几乎没有刚性优势;疫情叠加,钱景黯淡,新消费观悄然蔓延,人流降低,人气不再。一家两家是新奇,十家八家就是路人了。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09:39:45 来自 浙江宁波
了解一下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10:15:23 来自 浙江宁波
其实全国的商业都差不多,奢侈品很多也走线上了,餐饮全部外卖,学生群体消费水平有限,别的城市,如青岛最近两年开的几个商场,除了一层餐饮,二层几家培训机构上面都空着了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12:46:01 来自 浙江杭州
社会在发展。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7 19:27:14 来自 浙江宁波
了解一下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7/18 11:54:49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7/21 18:54:08 来自 浙江宁波
90年初到2000年,宁波的购物商场能叫出几个?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