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炮台岗的浮沉往事  [复制]

阅读[] 回复[11]

发表于 2022/01/29 10:53:35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山河亘古 寻根谒祖
瞻岐镇境内有座海拔仅约 210米左右的山峰,名曰炮台山。而其山顶则被俗称;炮台岗。远古时代炮台山就是一座屹立在大海边岸任凭风浪吹拂的前哨海山。由于大自然天功造物,炮台山似同黄土高原经千万年风雨冲刷而形成多条沟壑堆积的一座山峰。依据它四周自然形成的小山岙;东面称‘张家岙’(现为采石场)南面谓‘穿鼻头、黄砂山、淡水湾和田湾里’。西面为‘碶柱根、白鹭里、赵家岭’与一段低矮的朝西延伸的山岗俗称‘门前山’相连。北面称‘管财坑、沿山头和太平庙’。在‘太平庙前山’与‘张家岙’之间有一堵往北延伸的山岗俗称;古岭墩,旧时代这里就是鄞、镇两县交界的分水岭。鹅卵石古道在小凉亭前跨岭而过,凉亭的背阴与群山连绵的天童太白山脉相连。因此在古时代这座山的称谓虽然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而始称‘炮台山’仅是往后年代的事。也许因赵氏先民在山峰顶点处设置过祭天的祭台,因此炮台山的山顶状如奶头犹如台。
解放后瞻岐境内(仅限原瞻岐)周边山坡上就有各氏族先民生息的遗迹被发现。比如在‘慧日寺’东侧的‘章姓、徐姓’(俗称;章家、徐家)至今约有800多年。其中章姓迁往岐西村定居,其后裔在岐西建有小祠堂,俗称‘章家堂檐’。
至‘南宋祥兴’次年(1279年)宋代名将张世杰,在抗击元军南侵时以身殉国,同年南宋皇朝灭亡,元朝忽必烈一统天下。当年张世杰儿子张一福为逃避元军追杀,携家眷从定海潜入瞻岐。在南一村黄婆山下的小山坡上并以其母亲杨氏为姓隐居下来(俗称;杨家园)。乡贤杨翰芳在《四明氏族谱. 村域》中所述:‘杨家园近能望见埼头洋……..’即是此杨家园,至今有740余年。后来杨氏迁往岐西村定居,后裔在岐西村建有祖庙,俗称;杨家庙。
在‘炮台山’与‘门前山’之间的低岙处曾有一条鹅卵石铺设的山间通道,俗称‘赵家岭’。据传赵氏族先民于明洪武19年(1387年)因明代海禁与周氏先民同船从岱山岛迁居而来,居住在东二村里牌门‘缸爿地’一带至今巳有630多年。至后来迁往岐西村定居,后裔在岐西村建有祖庙俗称‘赵家庙’。
而与赵氏同船迁居而来的周氏先民则在南一村金树山前定居,至今巳有630多年。后裔建有祖庙,为不忘祖宗传承后裔,故称:岱山庙。
在远古时期因为海平面较现代高出许多,海潮涨至门前山北侧山脚下‘潮头坑’加之瞻岐大溪坑溪流汹涌难以通行,‘赵家岭’就成为走向山外‘白鹭里’与当时‘滕氏(滕家园)、林氏(林家园)’交往和出海作业的唯一通道。原残存在赵家岭山间通道上几段鹅卵石铺设的道路,在建造‘健身公园二期’工程中被毁。从中透视出赵、滕、林氏先民漫长而悠久的人居历史。
而滕姓、林姓则早在1100多年前就居住在南二村‘白鹭里’山坡上。上述这些氏族先民的居住遗址在,大跃进、农业学大寨的年代中都曾先后被发现。历史上先后还有其他‘诸子百家’多家氏族云集瞻岐,集居在瞻岐山岙这块土地上生息,至后来人口聚增就成为瞻岐的老镇区。
因为大嵩地区沿海岸海涂滩地的逐渐涨高,早在唐代初期大嵩、咸祥、瞻岐就有海水煮盐的历史记载。如果从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鄞州、鄮、句章三县包括宁波合并为鄮县,县治从宝幢同岙村迁至鄞江,史称‘大鄮县时代’至今约有1300余年历史。名人全祖望《大嵩盐》诗云:‘鄮盐始唐代,嵩盐尤所尊’。
至明洪武年间,倭寇入侵窜犯,东海沿岸尤为猖獗‘缮关津,据险要”’刻不容缓。明太祖朱元璋遣信国公汤和经略海防,浙东设四卫(宁波卫、定海卫、昌国卫、观海卫)十所(大嵩所、爵溪所、石浦前所、石浦后所、郭巨所、穿山所、三山所、舟山所、龙山所、钱仓所)遍布重兵。
大嵩地位显要、视野广阔、水陆两便、枕山控海,于洪武二十(1387)年,动用皇粮国库、征集民伕徭役,筑建抗倭御敌大嵩所城。所城环径五里,设四门,外架吊桥,设水门一道,唯南门以山为堡。城楼数座,城堞相连,威武雄伟。
在兴建‘大嵩所城’的同时,随之‘诸山筑台’也就是将大嵩周边如咸祥黄牛岭、横山、火爬岭、球山以及合一村的海头山等突出海岸边的几个山顶上建造烽火台,隶属于‘大嵩司所’管辖。瞻岐炮台岗烽火台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烽火台也史称‘烽燧’。依地形和地位的需要分为:炮台、烟台、瞭望台等几种类型,因咸祥方向近海的几座台都装备了土炮,俗称‘炮台’。如咸祥的黄牛岭当地民间也有俗称谓:炮台岗。而瞻岐的山岗下则是宽广的地野而远离海岸,从未配置大炮。目前遗存在山岗顶上的烽火台遗迹实际上是座‘烟台’,所谓的‘炮台岗’仅仅是附随当时年代各处军事设防的称呼而言。也就是从那时起,因为山顶称‘炮台岗’随之将山名亦称谓;‘炮台山’而沿袭至今。
当倭寇入侵来犯时;如果在夜间:则采用‘干柴烈火’一时间火光冲天,直冲云霄,四方皆知。如果白天则采用‘干柴烈火加青松毛’也就是在干柴的烈火上再添加新鲜的松树梢枝,顿时浓烟滚滚,特别如在炮台岗这样凌空的孤山之巅,乌黑的滚滚浓烟立即能波及方园几公里,各台之间相互遥应。所谓狼烟四起,该地区定将战火告急。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任浙江参将之职,统领抗倭平夷,历史功绩显赫。在交通、通讯落后的古时代,烽火台的军事功能为抗倭平寇立下汗马功绩,值得后人颂歌。
明洪武初年期间,有二支谢氏族先民从天台和余姚(泗门)迁居瞻岐,至今巳有630余年。分别为天台榧树村的谢氏兄弟,后裔各自建有祖堂分别为:启一公的;榧荫堂和启二公的榧树堂。另一支约于洪武季年从余姚(泗门)迁入瞻岐的谢氏,后裔建有祖堂,俗称:敬义堂。当地故称‘先有滕、林。后有周、谢’之说。从中证实滕、林的居住历史更久远。
纵观历史,大嵩建城年代正是周、赵、谢姓刚刚迁入瞻岐的年代。此前虽然巳有几家氏族定居瞻岐,但从中证实大嵩人居发迹的历史约早于瞻岐几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瞻岐人民生息繁衍,加之地理环境优越,处处显示出江南乡村的平和美境和独有的生活韵味。待续(一)....

[恭喜,此贴已于2022-01-29 17:15:24 在60年代 被 担风袖月@wechat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2/01/29 12:39:59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1/29 14:06:58 来自 浙江宁波

    期待下集

      发表于 2022/01/29 17:16:37 来自 浙江宁波

      品读历史,深有感悟。

        发表于 2022/01/30 08:32:34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1/30 08:34:01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1/30 09:14:56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1/30 09:50:21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1/30 19:01:54 来自 浙江

                写的真好。我们汉人在明代还是有点文化水平的。

                  发表于 2022/02/03 18:45:38 来自 浙江宁波

                  哦,原来宝幢同岙村,曾经是鄞县的县治……

                    发表于 2022/02/05 09:15:01 来自 浙江宁波

                    山河亘古

                      发表于 2022/02/09 15:36:28 来自 浙江宁波

                      深有感悟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