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鄞州区首南街道和顺社区为众慈善服务工作室的成员都在忙乎一件事——“跑楼”,他们拿着服务清单一户户“敲门”,“推销”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 视频:刘波 跑腿、免费理发、心理健康、上下学接送、临时救急……这是他们专门针对辖区特殊群体推出的暖心服务。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他们用这样传统的方式“接单”。 “李阿姨,您一个人在家,平时有什么需要帮忙可以联系我们!”11月18日下午,志愿者敲开了78岁李小宝老人的家。 “买药买菜这些,我一个人没问题,但临时救急我真的很需要。有一天晚上九点多,我突然感到胸闷,浑身痛,一个人在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第二天还是自己叫了救护车,以后我就给你们打电话了!”李阿姨一边向队员诉苦,一边在服务清单上勾选了“临时救急”服务。 志愿者上门为居民服务。 和顺家园是鄞州区单体量最大的保障房小区,辖区内残障人士、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较多,他们是社区重点关注对象。如何服务这些特殊群体?今年2月,社区成立了一个助老助残工作室——“为众慈善服务工作室”,成员由辖区21位热心居民组成。他们主要提供跑腿、陪同就医、理发、临时救急等服务,一周七天轮流值班。队员们一部手机不离身,保证随时能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 这次“跑楼”,源于一场公益集市。“闲置的架空层变成公益服务阵地,我们团队摆摊吆喝,没想到‘生意’很不错。”该工作室带头人胡为众说,一上午来咨询的居民不少,有的老人直接预约了服务项目。“可能很多特殊群体还不知道社区有这样一个志愿服务团队,我们想趁热打铁,一家家跑楼,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胡为众早就是资深志愿者了,很多社区居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关心辖区高龄孤寡老人,连续六年在重阳节送长寿面、腊八送暖心粥;他呵护辖区的困境儿童,家长不方便时他就帮忙接送孩子;他带头志愿服务,捡烟蒂、掏水沟、清楼道等,处处有他的身影…… 志愿者上门为居民服务。 当天下午开始,这群志愿者就分工“跑楼”,一户户敲开了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残障家庭的门。 70岁的骨干成员倪亚裴第一个“接单”,居民吴瑞娣老人勾选了“跑腿”服务。 吴瑞娣早年因中风偏瘫,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子女不在身边,买药成了她的一大难题。“往常吴阿姨会托邻居买,或让子女送,以后这些事都交给我们了。”倪亚裴说,“买好药,我把用药提醒贴上,怎么吃药,你就一清二楚了。” 志愿者上门为居民服务。 “平时我‘送外卖’,跑腿这事儿我拿手,这次我们是把服务送到家门口。”胡为众笑着说,有需要的居民,一个都不能落下。 没想到的是,在“跑楼”期间,他们还意外“捡”到一名队员。昨天,他们在13幢“跑楼”时,刚好碰上下楼的赵莉莉。“你们每天上上下下在做什么?”听说是一个志愿服务队伍,赵莉莉当即决定加入其中,“没想到我们小区还有这样一群人,我反正在家退休没事做,一起来帮忙。” 一周时间,这群人在小区跑了5幢楼,接了46单“生意”,其中居民对跑腿和临时救急两项服务,需求量最大。“有了这些订单,我们志愿服务就有奔头了。”胡为众说,以后他们将把“跑楼”常态化,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