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悟道修德一一明仁知义  [复制]

阅读[] 回复[6]

发表于 2024/05/02 09:28:54 来自 河南洛阳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道是什么,书记,道,犹路也,事物当然之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道是理,理又是什么,书记,仁,理也。仁者。爱之理。仁者,天下之正理。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道理是仁、仁又是什幺,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很远吗,我思念仁,这个仁就来到了。仁是无处不在的灵。这个灵又是什幺,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亦圣乎。谁能做到仁,必须是圣。能做到仁的这个灵称为圣,这个称为圣的灵又是什么,孔子说,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己矣,这个称为圣的灵安置心中,这样的人,天下只有一个,既圣人,圣人是谁,孔孑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他说自己不能见到圣人人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听了道,晚上死了也行。孔子讲的圣人究竟是谁,四书集注解释,圣人,神明不测之号。神明一样不能测知的名号。孔子说,天生德于予,他说上天把德赋予绐了自己,书记,天,神也。天与上帝一也。上帝把德绐了孔孑,四书集注解释,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喟也。德就是心中明白道并遵守住,孔子默识心解,悟出了圣人之道。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他能不效劳吗,对他忠诚能不去传道教诲人吗,知其不可而为之,丧家犬一样到处奔走,向人们讲述他得之于心的道,就是他讲的仁,孔子讲的圣人的心灵行为道路一一仁是什么呢, 不知这篇能否通过,要不再写也是瞎忙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4/05/02 21:27:04 来自 河南洛阳

接上文,孔子讲的圣人的心灵行为道路一一仁是什么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圣人的心灵行为,孔子说就是爱人,他对人的爱都做了些什么呢,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子张问圣人的心灵行为。孔子回答,这个仁圣的人对天下要做到五点,一、恭敬,不欺侮人,二,宽恕,能得到众多的人,三,信实,人能相信依靠,四,对天下有功,敏字象是阙文,五,绐人的恩惠足以使用别人。他的功劳是什么,恩惠是什么,他要使用人去做什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圣人的心灵行为,孔子回答,就好象见到宾客那样温良谦恭,就如同承担了大祭那样献身牺牲,他自己不愿做的,也不让别人去做。颜回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书解。克之者何。杀之他。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克意为杀,礼是上天一一上帝的经典,地上的淮则,人民的行为规范。颜回问圣人的心灵行为,孔子回答,杀身舍己,承担大祭,恢复上天给人规范的行为准则,那一天做到这些,天下要归于他,这样做出于他自己。子曰,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孑说,杀身完成了仁爱的这个仁圣的人,自己做出的让人也去做,自己到达的地方让人也到达,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不踩踏着他的脚印,行他的道路,也不能进入他的家室。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坚定相信,勤奋好学,守死仁爱善良的圣人之道。颜回喟然叹曰,抑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颜回感叹,孔子讲的仁道高深神秘,钻研进去又坚固实在,瞻望他在以前己经存在,忽而又在以后才能出现。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四书集注解释,王者,圣人受命而兴也,三十年一世。圣人是君王,他受命出现后,必三十年才有仁道,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从父来的道。书记,圣人之道大矣,人不能遍观而尽识。孔子遗憾的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圣明的王者不出现,仁爱的道理不显明,天下谁能明白孔子,谁又能按他的人生宗旨和教育宗旨去做呢。那孔子的人生宗旨、教育宗旨是什么,后人又是怎样理解、传承他讲的仁道的呢。下文接着说

    发表于 2024/05/03 11:59:02 来自 河南洛阳

    接上文,孔子的人生宗旨教育宗旨是什么。孔子说,天生德于予,他说上天把德赋予绐了自己,书记,天,神也。天与上帝一也。天上的神,上帝把德绐了孔子,四书集注解释,德者得也,得其道与心,而不失之谓也。德就是心中明白道并遵守住。书记,君子,成德之名。成德的人名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的实质是义。孔子是德一一心中明白道并遵守住,这样的人名为君子,实质是义。明白了义就明白了孔子的实质。繁体义字的造型,上面羊字头,下面我字,我字中间分开,左手右戈,戈是古代做战用的一种兵器,文词中泛指刀枪,如,挥戈上阵,反戈一击,同室操戈等,手与戈相连既手拿刀枪型象了我是恶,上面加上羊字头则成了义,书记,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业的,羔羊的血洗清了我们的不义,我们靠着他的血称义,我们在恩典之下,认识自己。认识神的羔羊。悔改向善,既是义。那孔子是名为君子,实质上的义人吗,孔子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亲身实践,我还没有做到。书记,德必修而后成,通过修养才能成德。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学道修德,讲学传道,向义迁徙,改正错误,做不到这些,是我怛忧的一一学习明白道理并遵守住,不断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以仁爱的道理讲学教人,改正自己的错误,向义迁徙成为义人是先师孔子的人生宗旨和教育宗旨。那传统文化四书五经讲的孔子为什么不是这样呢,由孔子奠基而后形成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就象黄河一样,与他的本源差异为什么这样大呢,下文接着说。

      发表于 2024/05/03 19:50:43 来自 河南洛阳

      接上文,书记,孟氏发明宗旨,目为天子之事。孟子发明了孔子的宗旨,他把孔子讲的圣道说成是先王之道,尧舜之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说孔子的宗旨是读书求官,为君王的统治利益服务,书记,孟子有大功于圣门,不可胜言,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孟子为孔子所讲不明,难以后传的圣道找到了一条出路,对儒学贡献很大,以后追求孔子讲的圣道要按照孟子发明的王道。那先王的道,就是先王的行为,治国之道,仁政是什么呢,孟子讲了先王舜的孝行,父兄加害他,让他修理谷仓,然后放火烧毁谷仓,又让他挖井,下去后用土把井填埋,然后分他的家产妻子,舜仍然爱其父兄,让其兄象替他治理臣子百姓。治国之道是什么八口之家,多少亩住宅,百亩农田,五十衣阜,七十食肉,五十岁的人穿丝绵衣服,七十岁的人吃肉,仁术,君子远庖厨,君子的仁爱之心,不忍看牛羊被杀,远离厨房。一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书中的这句话才是真的。孟子一书可能只是一本托名伪作,他的生死年月历史无明确记载,他一生的行踪,史书同样很少记载,孟子这本书究竟是谁所作说法不同,孟子原本十一篇,因其中一部分伪而不可信,早被前人抛弃,剩下的七篇,只因他的发明为孔子讲的道找到了一条说得出的出路,被后人推崇,被汉王朝利用,改造后创造了一套政教合一,儒学为君王统治利益服务的汉文化,仅靠孟子的发明似显得不足,新的证据又出现了,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朱喜在中庸章句的序言中说,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唯危,道心唯徵,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阜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意思是,传统文化的道来自上古圣神,经书中最早记载的证据是尧舜禹传位时说的这几句话,人心唯危,道心唯徵,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这几句话被朱喜恁已意解释后,被后人认为是十六字道学秘传,经书上的证据,道学源头,必有这些而后方能差不多形成源远流长的传统汶化。这几句话出自古文尚书中的大禹谟篇,古文尚书出于晋代,是东晋梅赜向朝廷奉献的,据说是在孔氏夹壁中发现的,其后广为流传,被钉为标准订本,再后到了明清时期,众多学者经过长期考证,以大量史料,大量证据论证古文尚书是晋代人的伪造,古文尚书至此定为伪作,并被删除。再来看看传统文化的周礼是怎么一回事,下文接着说。

        发表于 2024/05/04 11:19:53 来自 河南洛阳

        接上文,传统文化礼教讲的礼与周礼是怎么一回事。书记,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也莫先于礼,,,,,,世远经残,其祥不可得闻矣。仪礼十七篇、载记四十九篇,先儒表章庸学,遂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意思是古代圣王治世。后来圣人教化主要的就是礼,因世代久远经文残缺看不到了,仪礼十七篇,载记四十九篇,这些先前儒生的作品,便成了千万世道学的源头。四书五经的礼经原本有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都应是汉代人的作品,周礼是王莽时期刘歆的伪作,仪礼故弄玄虚无实际意义,重要的是现在常见的那本礼记,千万世道学之渊源指的应该就是他,他的内容包括忠君、孝亲、男尊女卑、天神崇拜,祖宗崇拜等等,是汉文化的主要实质,是塑造汉民族思想灵魂的主要材料,它的来源是继秦之后新建立的汉王朝需要统一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以形成统一的民族,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利益服务,选择了儒学,政教结合,在汉代政府的策化某人的召集下,汉代文人搜集残文片简,对孔子有关礼的论述的猜想、发挥编写的杂文,表达的是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书记,礼记杂出于汉儒,皆非圣人之言。只因孔子唯心描述的仁道、礼只存在于他的头脑中,没有显明的实体,孔子说,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丘闻之也,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汉儒对有关孔子论礼传言的猜想发挥编写的杂文便成了千万世道学之渊源,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要实质,塑造汉民族思想灵魂的主要材料。

          发表于 2024/05/13 10:36:35 来自 河南洛阳

          再看四书五经的第一篇一一大学。朱喜在大学章句序言中说,大学,孔子之遗书,初学者入德之门也,前经一章,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后十章,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意思是,大学是孔子遗留的书,前面的一段话是曾子传述孔子的话,往后是曾子的门人记述曾子的意思。按现在的理解,这篇文应是曾子门人所写,按朱喜和古人看则可认为是孔子的书,实际上,大学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书记,礼记杂出于汉儒,皆非圣人之言,礼记是汉代儒生作品,是公认的。孔子述而不作,并没写过书。大学这一篇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中有一段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适合政治需要,符合儒学为君王统治利益服务的宗旨,后人便把这一篇文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离出来,放在四书五经的开始,把文章顺序重新调整,把这段认为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那是曾子传述孔子的话,孔子的教育宗旨,初学者的入德之门,从这里起步,不会走错路,原本是汉代一个不知名的文人在汉王朝出于政治需要对儒学的改造中写的一篇杂文,经过后人操作后,就成了孔子的书,以此为开端,引导学子读书做官,为君王的统治利益服务。

            发表于 2024/05/21 10:04:10 来自 河南洛阳

            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喟云尔己矣。意为讲到圣与仁,我怎么敢当,不厌其烦的学习,不知疲倦的去讲学教人,如此而己。四书集注解释,当时有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己焉,则无以进天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为之,喟为仁圣之道,诲人,也喟以此教人也,可喟云尔己矣者,无他之辞也。意为当时有人称孔子是圣是仁爱道理,故而孔子推辞,故且推辞而己,做不到天下最大材干,天下善的表率,使圣与仁爱道理为虚的材器,人终也做不到。故而孔子虽不敢以仁圣之道自居,而必以学习尊行仁圣之道,并以此讲学教人自处,除了这些,没别的了。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