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宁波这个旧称“旗杆墙门”的地方,留下的除了故事,更有文脉和传统!

宁波早知道东方早报 2年前 9496 7
扫一扫 手机看帖更方便
编辑帖子 管理
“进士第”又称“旗杆墙门”,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新权村夏度岙自然村,始建于清代早期。我从出生就生活在这里,直到十一岁那年才随祖母离开。

夏度岙旗杆墙门 陈一鸣 供图(下同)


老墙门传说

据传从前在夏度岙有一个小伙子,十分勤劳。结婚当天清晨,他去山下水池挑水,不幸遭遇老虎而丧生。新娘知道后十分悲伤,她没有听从众人的规劝,坚持初心,抱着新郎残肢——一只脚踝头,拜堂成亲。从此终身守寡,吃斋念佛,侍奉公婆,并悉心抚育继子成才。为此,皇帝传旨立牌坊旌表。

夏度岙村夏氏祖堂上的匾额

这就是脚踝头太公——夏圣圭太公(俗称斗门桥太公)的故事,也是祖母讲给我听的第一个故事。他的继子夏云程太公(俗称符家汇太公)建造了旗杆墙门,距今已有二百余年了。

《镇海县志》:“选举表”下,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夏云程·副贡,太平教谕。


旗杆墙门介绍

旗杆墙门听名字像是官府豪宅,其实就是一座朴素的民居。它坐落在夏度岙南面龙山尾巴的北麓,坐西朝东呈“H”型 ,布局方正。中间三间单层正房,两旁均建东西相连的七间二层楼厢房,四周高墙围绕“H”型的房屋建筑,形成了中间三间正房,前后两个明堂及南北围墙与两边厢房相隔的两个小天井。四条南北向的厢房间隔弄堂与正房前后檐唇下的走廊直线连通,加上正房与厢房相隔的两条东西向的弄堂,连接成四通八达雨天不湿鞋的交通网络。围墙东面是双扇的正大门、辅大门,南北各自的两道单扇边门。

2018年的旗杆墙门民居

中间三间正房最正中一间是堂前,用来开展祭祖及红白喜事等活动。堂内高高的梁上挂有“彝训堂”匾额。堂前正门上挂着“登科”牌匾,匾额左边书有“道光八年戊子科浙江乡试中式第九十二名举人夏统渭立”小字。我小时候还隐约见到过在堂前进门左侧墙上贴过他中榜时喜报的痕迹。堂前的后间放置祖先的神主牌,平时门是紧闭的。

堂前的正前方是正大门,高挑的门楼上无飞檐或雕塑,但端庄、大气,且不忘在檐边和雀替上作些精细装饰,不失大宅之美。门楼下面的正大门为防与对面的笔架山孔墅岭 “相冲”,门洞是用砖墙封堵死的,墙的内侧面上绘有凤凰彩画,门洞里面关上厚实的双扇木大门,以避免可能会带来的灾难。在正大门的左侧(北边),另外开一道双扇副大门供日常出入。

旗杆樯门鹰嘴柱

正大门外面门前无石狮子、抱鼓石,却有一个铺上大石板稍小于前明堂用于上下轿的外明堂。左右两边各留出约一米宽的空地栽种花草。外明堂前方不远稻田中,左右矗立着高出稻地一米多的两对旗杆夹石台基,占地面积约有三、四米见方,那时旗杆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旗杆墙门地名由此而来。
后明堂稍浅,靠围墙有个小花坛,上面种有金柑、枇杷及至今尚存的天竺树(叶子为治感冒咳嗽良药,更是避火圣树)各一枝。
整座大院俯看像一只头朝东的乌龟,围墙南北两侧各有二边门,边门与弄堂相连建筑习惯叫“过路”的——就是“乌龟”的四爪。先人为防止它“爬走”而带走“瑞气”,西南 “过路”有意不建造,寓意“失去一爪”。

旗杆墙门内老建筑的雕饰

旗杆墙门内部结构合理、实用,建筑中没有雕梁画栋,没有过多的装饰,但选材厚实、考究。墙基用条块石作基础,足有一米高,柱、梁、椽等用木粗实,明堂、天井及屋檐下走廊地面铺上大石板,厚实的特长条块石镶铺走廊边沿。为避免石气太重而压煞灵气,南边两条及北边一条的弄堂地面未铺石板。而卧室内采用实木地板,房间通透亮堂。六条弄堂将大宅分隔成数个空间,晚上弄堂门一关又各成私密安全的独立空间。三间正房及两旁厢房前面宽阔檐唇下的走廊足可放下八仙桌用于婚丧喜事,也是砻谷、磨粉的场地,风雨天为大众劳作和聊天场所,又是孩子们的游乐天地。
前后明堂四角放有许多接盛雨水(俗称天水)作饮用的七石缸。那时没有污染,饮用十分甘甜,但总是留有几缸水是保持满满的,那是备作救火用的,可见先辈们的防火意识有多强。
太公在住宅周边置有种蔬菜的园地和晒谷场,用条块石成双并列铺就近30米的路面从大门口直通河埠头,河埠头不仅供日常生活洗涮,也是船运码头,既实用又有气魄。用于山下池溢水排放和降低住宅的地下水位的出水沟紧贴西边围墙,犹如常年不断的潺潺小溪流水,先辈为子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在夏度岙途经旗杆墙门河埠头往东而去的河塘路上远眺旗杆墙门,粉墙黛瓦中嵌镶一座端庄又精致的门楼,两旁还竖立着高高的旗杆石,它是一座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高端宅第,大气、美丽,还留有些许庄严。先祖摒弃奢华,崇尚简朴,重基础,重实用,彰显低调务实、以人为本的精神。


墙门内的教育
祖母给我讲过《和尚惜粮》故事。有一天,一位和尚见到大户人家阴沟里流出的污水中有许多饭粒,如此糟蹋粮食,和尚连说“罪过”。他细心地把饭粒捞出来后洗净晒干。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从不间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后,连续大旱粮食欠收,许多人家断粮以草根树皮充饥,和尚拿出多年积攒的饭干救济灾民。大家知道饭干的来历后十分感激,大户人家知道后更是羞愧难当,从此水沟中再无饭粒流出。
长辈们也讲了许多小故事,诸如岳母刺字、凿壁借光、割股救母、三个和尚无水喝等 ,当然也少不了天堂地狱、因果报应之类的故事。也会教几段农谚如“白露白咪咪,秋分稻头齐”“冬冷不算冷,春冷冻煞犊ang”(宁波话读音“春冷冻煞ang”, ang意为牛犊)等。夏天乘凉仰望星空皓月,“嫦娥玉兔”“银河鹊桥”等天上故事也非常吸引我们。

《夏度岙旗杆墙门故事插图》

长辈们随时随地告诫小孩要守规矩,不能玩火,不能撮乱话(说谎),不能赖学(逃学),不能骂人,衣着要端正,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等。
祖母总会盛给上门乞讨的乞丐一小碗饭。一不小心打碎饭碗,破碗爿是不能乱扔的,更不能丢到垃圾堆中去(那时垃圾是用作肥料的),要放到一个指定的地方集中起来,就连一根断了的缝衣针也要我塞到石板缝中。
润物细无声,长辈们言传身教都是做人的道理,长大后才慢慢懂得,沁入心田。不管是高耸的旗杆、高悬的匾额,还是一个小故事、一些细碎的规矩,都是旗杆墙门的文脉和传统,它像是一所启蒙学校,我的人生就从这里启航。

墙门内的传统习俗
旗杆墙门聚族而居,血脉相连,亲如一家。虽已脱离了农耕,但习俗未变。从新年祭祖开始,活动不断。最为忙碌的还是过年前,家家户户要掸尘(大扫除)、做年糕、磨汤果(汤圆)粉、祭灶、谢年……为新年作准备,一样也不能少。
年糕是家家必备的,晾干硬燥后浸在水中保存,要吃到来年夏天。新鲜年糕稍干切片晾干(不能日晒)密封保存,随时用沙子在大灶铁镬中翻炒成年糕干,这是孩子们的常年零食。做年糕要事先请师傅安排日程,淘米浸泡则自己动手,然后师傅上门磨粉、榨干、蒸粉、加工依次进行,工艺颇为繁杂。做年糕时小孩们十分开心,不仅可尝各式年糕团,更期盼师傅捏几个小兔子之类的玩偶。师傅也会做几个元宝、如意供祭祀之用。考究的人家还会用印糕板做些有棱有角有花纹的年糕,再在中间点上个红点,供奉先祖更显虔诚。
年前举行谢年是最为隆重的仪式。吉日清晨,在堂前门口放上两张相连的八仙桌,外边放上一把面向八仙桌垫得高高的椅子,几乎与桌面齐平。大红色的祭盘中放上一只大公鸡,一大刀肉(鸡和肉是煮熟的),一条用红纸贴住眼睛的大鲢鱼(讲究的话用活鲤鱼,祭后放生),一方豆腐,一大块麸。其他还有年糕(元宝、如意)、干果之类,用的烛台、香炉都是大号的。天未亮祖母就把我叫醒,洗漱完后穿上干净衣服,到祭桌前添酒上香。在我跪拜天地时,祖母在旁祈祷天地保佑来年吉祥平安,然后放炮仗送神,并将一杯酒放入一丁点肉鸡之类的供品后泼向天空。

夏度岙村夏氏祖堂写有“节垂青史”的贞节匾

这期间平时闭着的门楼下面的木大门打开,迎接神明。壁画里的金凤凰栩栩如生,仿佛扑面而来,瑞气满墙门,直至元宵后关上大门。先祖的智慧确实不一般。
堂前祭祖是祭祀旗杆墙门始祖斗门桥太公和符家汇太公,由各房轮流操办。从新年开始,四时八节以及太公太婆的生日、忌日按详细规定都要做羹饭祭祀。太公置有的祭祀田当年收益归操办者,虽然会有结余,但也十分辛劳。我们家是大房且人丁兴旺,据祖母说要九十六年才能轮到一回,我那时没有轮到过。


老墙门留影

我们家每年都要祭祀的太公,祖母称之为小阮家岙太公,大概是统渭太公吧。在年三十就把与真人大小相仿、身穿清朝官服端坐的太公太婆画像挂上,在像前并排放上两张八仙桌,供品有中式糕点如桔红糕、松仁糕、印糕……还有干鲜果品,如金柑、桔子、桂圆……总共有十五、六盆,金柑、桂圆还摆成金字塔状。每天早晚都要敬茶、上香,直至元宵节结束。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正月是尽情享受欢乐的日子。年三十晚的汁水年糕汤和年初一早晨的猪油汤团或者浆板汤果(酒酿圆子)是不能少的,以兆“年年高”和“团团圆圆”。年初一小孩们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岁,大人们也互道新年吉祥恭贺新禧,一片喜气洋洋。大人们玩麻将、打牌九,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的牌九摊呼五吆六最为热闹,一般初五后就没有了。小孩子们的口袋里塞满了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糖果是稀罕品,有几支棒棒糖就很开心了,有时会用压岁钱买一些摔炮玩。

正月里跑马灯的来前明堂闹新春,四个十来岁的小孩跨着纸马在吹打乐队伴奏下唱着马灯调十字穿梭奔走蹦跳,大人小孩围着观看拍手喝彩,骤增节日气氛,各家拿出几根年糕作为酬谢。
元宵节旗杆墙门没有挂灯结彩,也没有灯会。但有正月十四上灯夜家家户户吃菜汤果(汤圆)、聚众请问“屙缸姑娘”年景吉祥婚姻动态等习俗,十五夜长辈们叫小孩手提灯笼照看自家屋中角角落落,口念“嗬嗤、哒嗤(驱赶声),赶到茅山上吃草籽”,寓意把家中的一切害虫驱赶出去,这倒有点像灯会。
夏度岙村内写有“文魁”的牌匾
清明节前做麻糍和黑饭分发到各家,通知各房派人到五乡斗门桥的太公墓地扫墓祭祀。清明正日清晨从河埠头乘“八架船“(是一种较大的木船)带上祭扫用品出发,还有“吹行”伴行(农村小型吹打乐队,三、五人到十来人不定),一路上好一派热闹风光的景象。太公墓建在平地上,只记得长辈们在墓前一块大明堂忙于祭祀,小孩子就在田野上撒欢管不上祭祀过程。祭祀完毕在当地看墓人协助下就地吃午饭,下午回来顺路祭扫符家汇太公祖坟。
四时八节祭祀做羹饭也很有讲究,用的菜肴根据时令而定的,按照羹饭簿规定品种、数量采购,买不到的替代品种都有规定,先祖做事的严密可见一斑。各房按分配到的人数只能派男性(男丁或男孩)吃羹饭,丰富的菜肴是一次不错的享受,有些菜在席上是不吃的,如蚶子、肉圆、栗子等分给大家,饭后用手帕一包带回家,俗称“灰结下饭”。


墙门内的往事
那时走街穿巷的商贩很多,随着清晨打豆腐开始,卖菜的、卖瓜果的、卖鲜咸水产的接踵而来。有时一到傍晚,绍兴的捕鱼人头顶木盆来卖河鲫鱼了。在毛笋、西瓜、冬瓜等大量上市时,也有人摇着船到河埠头来叫卖。其他修洋伞、磨剪刀、钉碗、补镬……各路工匠也时不时到访。不过大米是要请砻谷师傅来加工的,轧米厂路远,去的人不多。
那时流通的货币十分杂乱,有各大银行发行的法币、中央银行的关金劵,还有伪币储备票,祖母不识字常来问我。

作者在旗杆墙门

旗杆墙门接待过抗日游击队的短暂驻留,战士们住在堂前里,还送几个子弹壳给小孩子们玩。旗杆墻门也受到过日伪军的侵扰,祖母把我藏在灶跟间(旧时“厨房”的称呼)不许出来,所幸平安无事。
一碗时令蔬菜,一碗家常“旋镬面”常与隔壁邻舍分享,一声“下雨了”的吆喝,一句“吃了么”的问候,“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展示了旗杆墙门这个大家庭邻里和睦互相照应,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十分亲切、温暖、快乐和安逸。

墙门内的后人
旗杆墙门的先祖早早脱离农耕,读了几年私塾,走出墙门闯天下,多事业有成。他们的后人青出于蓝,在各个领域为国家作贡献。

作者(左)在旗杆墙门

抗战胜利后,我随祖母迁居宁波,后去上海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至陕西工作,改革开放后调回宁波。不管我走到何处、在何岗位,都始终记得旗杆墙门的传统和规矩,踏实工作、老实做人。退休以后,每当我回夏度岙祭扫,总不忘到旗杆墙门看一看。老了的旗杆墙门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也少了些烟火气,但它的神韵依旧。老旧的墙门是我根之所在,见到它感到亲切和怀念。
国之盛则文化兴,如今旗杆墙门已被列入北仑区区级文保点,现在又启动了修缮工程,善莫大焉!作为旗杆墙门的后人,一定积极配合。旗杆墙门是看得见的文脉,是留住了的乡愁,也是夏家散落在海内外游子的根,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作者:夏善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yAWnRhB8qksmyqX5z-BYQ


全部评论(7)
道法自然88 2年前
0
回复
谢谢老师,写得很好。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燕赤霞 2年前
0
回复
二十多年前有北仑新碶街道高塘太师第,拆迁没有保留很是可惜。故居主人王荣商官至翰林院编修,差不多现在教育部官职。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胡锻 2年前
0
回复
你家一定是地主,解放后这屋分给贫下中农居住了,没给你拆了造新屋运气算好了。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自由客音达@wechat 2年前
0
回复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8348 2年前
0
回复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zhaodongxi2 2年前
0
回复
好多地方有旗杆门头称呼的古老建筑。 也不知道有啥意思!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