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 2019年4月7日正逢己亥年(猪年)农历三月初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携手宁波文化研究会举办《“寻圣贤同学,开智慧人生”--<内家功夫游>2019年第二期户外文化行》活动。 ![]() 早上8:30,众“贤”准时到达集合地内家拳老拳馆(宁波市海曙区前丰街110号),在夏宝峰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宁波老城海曙区武术协会主席)张如安教授(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带领下,一起前往奉化剡源溯古寻贤。 到达剡源-- 沙溪出口 ![]() 夏掌门绘制并向众人介绍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当日的行程安排 ![]() 剡源为剡溪上游,流长25.5公里,溪水曲折逶迤,山川相缪,静流急湍,各呈异趣。元至正《四明续志》详细列出了剡溪九曲胜迹的妙处,历代多愁善感的文人也自然是慨叹万千吟咏不绝。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剡源九曲辞》曰:“溪流泻碧玉,蜿蜒出山麓。山溪雨蒙蒙,遗音在山谷。”至近代,古迹几不复存。但是,站在村头一曲瞭望蜿蜒漫漫剡溪,不由得不令人感慨,六诏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民朴实,确实是个宜居宜诗的乡间田园。 ![]() ![]() (剡源第一曲) ![]() 随后众人来到了著名的王右军廟。 ![]() (夏掌门与张教授向众人介绍其中的历史与典故) ![]() ![]() 晚香岭小学旧址 ![]() 学校门口有香樟树,树有八人合抱粗细 ![]() 前岙(也称剡岙),该村有一处用料讲究,建造精美,体量较大的民国建筑,蒋介石结拜义兄陈泉卿故居,门楣在六七十年代书有“资灭无兴”,现在墙上有一块石碑,刻有“礼门义路”字样。 ![]() ![]() 剡源村中,夏掌门带大家察看当地自然地貌。 ![]() ![]() ![]() ![]() 此地背靠撞天岗而来的古桐柏金庭山脉毛竹洞天,正对大青山望瞭坂,双阙峰(可见2016年12月4日的“探寻双阙山定位桐柏宫”的游记),一条子午线直穿元宝山、琼台、三井龙潭,而这就是古金庭桐柏宫所在。(四明原统称天台山,桐柏宫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成立于三国时期,由孙权派葛玄(葛仙翁)开创。相传在唐代和宋代达到鼎盛时期,最盛时一个宫就“接客可容千众”(民间盛传古代剡源佛道修真之事众多,有千僧万道八百尼之说),整个宫观,穹楼杰阁之雄丽,云窗雾阁之高下,皆隐约于乔林翠霭之中,崇饰像丽无以加矣。但因战乱原址几度被毁,后迁至今天台山。) 众人在剡源村的标志性建筑剡源亭留影。 ![]() 当时的水对头曾属于山阴绍兴嵊县的,从三石村上面塔下村上面开始。王羲之住水对头,死后葬晚香岭,别业在水对头,水对头是真正的六诏名出地。水对头的名字就是来源于王右军与金庭观隔水而居。 随后,夏掌门带领大家来到了剡源第一桥,此处便是原真武殿所在。 ![]() “真武者,本北方玄武之像,世乃绘塑以貌之,庙宇以居之,祭享之礼殆遍天下,盖自宋以来已然”。北宋时,崇奉真武的习俗以汴京为中心,盛行于中原地区并逐渐向四方辐射,据《玄天上帝启圣录》的统计,北宋中期各地所建供奉真武的殿阁庙宇有三十余处,大部分分布于中原地区,其次是陕西、四川及江南。当时,专门供奉真武的宫观并不多,一般是在道教宫观中附建真武殿。宋朝南渡之后,北方金人的威胁、压力越来越大,统治者希求真武神护佑的心情也愈加迫切,因之,统治者在大加封号的的同时,亦大力营建祭祀真武的宫观,江南(今浙江)遂成为全国崇奉真武的中心地。据传,玄武(后称真武)大帝的信仰,最盛于宋朝江浙浙东一带。剡溪第一桥边上真武殿号称天台四明的南武当(现代浙东只宁绍台地区还有不下十一处名号武当真武神祭拜的地方。如从宁波出发到剡溪到新昌嵊县的古官道上凡遇桥头宫观都有真武大帝的信仰)就始建于那个时候。 ![]() 乡民从风水学上说真武殿原坐落在剡界岭蝙蝠撒尿的宝地上,因民间盛传真武可挡兵灾,又因剡源真武殿屡建屡毁于兵祸,到了明朝,有一高人从宁波甬江口登舟顺源而上至此地,将原址下迁五十米,将路为之一弯后重建始传到现在。据说当年他规划很大,自己也亲自上阵干活,某天他正值手捧石头重建时,有胡姓的人从海上来找他之后,他就突然遁走它处,还没有完成大规模建筑。原因是明朝永乐朱棣受姚广孝下宁波籍的四大护法-- 袁柳庄、金钟等人的鼓动,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关照,谋篡王位成功。读《明史》胡焱传和郑和传,我们更可以知道,明成祖之寻访张三丰有其政治目的,即借访仙为名,或趁郑和出使西洋之便,于国内外隐察逃亡的建文帝,以期消灭这个骨肉政敌。事后大营建造湖北武当宫观乃是他掩人耳目的手段。明朝皇室的访仙活动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骚扰,而邋遢道人张三丰在剡源却从此出了名。明代张三丰与宋代内家张三峰在剡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内家拳与剡源的渊源绝非一二人便可营造的。 ![]() 在三岔口饭店品尝完当地应季的美味佳肴后,众人继续前行,来到合溪。1949年2月16日,蒋介石上午至晚香岭桥、水对头、剡山、前岙口等,下午至剡界岭沙溪、合溪,一路森林葱茏,溪水清澈,两溪合流,风景幽雅,令人浏览不忍舍也。两溪相合之处便是桐柏40里的界线,右二十里所在。 ![]() 白云功尽青山秀,青山路转白云迎 ![]() 这里的花儿也别样红呢! ![]() 远处山顶的自然奇景---老鹰岩 ![]() 这块怪石头像不像人脸呢? ![]() 石头上本刻有“右将军”三字,但历经风雨,字迹磨损,“右”亦成了“石”,现在看来便是“石将军” ![]() 浑然天成的景观 ![]() 上山路上的美景已经让众人目不暇接,登顶之后更是惊喜不已。 ![]() ![]() 往前走一小段,朴素的水渠与水库呈现在众人眼前。 ![]() ![]() 与这美丽的自然来个零距离的接触! ![]() 山路难行,部分师兄弟前去开车绕至下蔡岙村内,其余人在村中等待,并在村口庙前留影。 待众人上车,遂前往三井龙潭。 ![]() 驱车到达山岸村,所谓“山岸”即指桐柏山之岸。我们的目的地桐柏40里界线——“三井龙潭”就在此村落中,过村沿溪坑而下,就到“三井龙潭”。 ![]() ![]() 众人行至此地惊呼,无不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 ![]() (叠神仙奇貌) ![]() ![]() 从第一潭到第二潭相距20来步,另一条溪坑有条瀑布高五六十米奔流直泻入潭,潭水有半亩方圆,碧绿清澈。二潭旁边建有第二潭龙王庙。据村民指点,“三井龙潭”其实是一条卧龙,一潭是龙头,二潭是龙身,三潭是龙尾。 ![]() 夏掌门在绳索前段系上重物,抛入潭中,反复测量后,发现此潭有浅有深,最深测到15米左右,但又听闻旁边村民告知,此潭最深处足有21米,大洞中有小洞,小洞中又有大洞,层层向下,大小不一,潭水不竭。再看周边游人,每每要“投石探水”,故周围尽是光溜溜的大岩石,能搬得动的都被投入深潭底,天长日久,不知投了多少石头,但小潭依然深不见底,甚是稀奇。对于“三井龙潭”,俞春山在《记》中说:“下有三潭,上有三井,潭山洞之中,三井错置如三星,其水冬夏不绝。俗传三井之水,直通三潭。”宋末元初就有人游览,为此吟唱。陈著有《三井》诗:“两崖削铁上擎空,下游灵潭与井同。龙出世时磐石透,水无底处洞天通。余波喷作雷霆怒,大旱腾为霖雨功。兄弟相携看奇迹,脚跟牢立嶮巇中。”如今,乡人集资修筑了三座龙王庙。庙虽简陋,但由于村民笃信,香火不断。 ![]() ![]() ![]() ![]() 身前便是两人曾经一起登上过的琼台(旧为元宝山)。夏掌门多次达到这里,也多次考证过现在的天台、宁海的桐柏琼台,随着资料的越来越多,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地方,以撞天岗为靠山的桐柏里面对双阙峰,前以蔡岙的三井龙潭为界,右至沙溪的合溪,左至奉化的三石丹霞洞为当年桐柏40里的范围,中心就是剡源村的毛竹洞天--桐柏里。古籍上记载:“大岩之前,横路之上。”,所谓的横路即当年的六诏岭官道,以桐柏里为中心,从蔡岙到桐柏里有两条路,一条为下蔡岙至西岙过桐柏岭到剡源村的前岙,一条从上蔡岙到至鹅坑古道到里沙溪(古雪溪)到剡源村水对头。 ![]() ![]() ![]() ![]() 树上剩得青叶气佳哉,郁郁葱葱。 ![]() ![]() 本次领队:夏宝峰 内家拳 健康生活领跑者 |
{{item.Summary}}